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治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治疗
关革新(哈尔滨一品丹保健品有限公司 150000)
【摘要】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的:讨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辨证治疗。结论:在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期及正常白蛋白尿肾脏病变期可按中医燥热阴虚型辨证:存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为主;而临床期则以阴阳两虚(脾肾两虚)为多;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则以阳衰湿浊瘀阻为主要表现。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 辨证 治疗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开始可以是间歇性蛋白尿,以后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蛋白尿,由于长期的蛋白尿,以及糖尿病本身蛋白质代谢失调,可以出现低蛋白血症,以致产生肾病综合征,可以同时合并氮质血症,病情继续恶化发展为尿毒症。
糖尿病病人全世界约有1.5亿,我国约有2000万,其中I型占10%,Ⅱ型占90%。I型患者中有35%发生糖尿病肾病,而Ⅱ型有约25%发生。DN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病因之一。据估计,糖尿病死于肾衰者约占10%~15%,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7:1。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与遗传易感因素和糖代谢异常有关,为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传统病理分型为弥漫型、结节型和渗出型,其中以弥漫型多见。
糖尿病肾病依据其不同病变阶段分别属中医的“消渴”、“水肿”、“关格”等范畴。
(一)辨证纲目
在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期及正常白蛋白尿肾脏病变期可按中医燥热阴虚型辨证:存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为主;而临床期则以阴阳两虚(脾肾两虚)为多;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则以阳衰湿浊瘀阻为主要表现。
1.燥热阴虚
烦渴多饮,多食善饥,形体消瘦,舌尖边红,少苔,脉细数。此型多见于糖尿病肾脏改变工期,即功能亢进期,特征为肾脏增大和肾小球高滤过以及Ⅱ期即肾小球结构改变期。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区基质增加。
2.气阴亏虚
口干舌燥,烦渴多饮,消瘦乏力,尿频清长,尿浊且甜,腰酸腿软。舌瘦暗红,少苔,脉细数。此型相当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即微量蛋白尿期。特征: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在20~200mu;g/min;也可见部分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的患者,其特征是持续出现蛋白尿,UAEgt;200mu;g/min。
3.脾肾气(阳)虚
小便频数或清长,浑浊如脂膏,面色咣白,腰膝酸软,或少尿,肢体浮肿。舌淡胖,苔白黄相间,脉细带滑。此型多见于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即持续蛋白尿期。特征:出现进行性的临床蛋白尿(UAEgt;200/mu;g/min,或尿蛋白gt;0.5g/24h),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摅过率(GFR)下降(70~100ml/min),或出现肾病综合征。组织学上为肾小球硬化,甚至部分关闭。
4.阳衰湿浊瘀阻
神疲乏力,胸闷憋气,纳呆呕吐,头晕目眩,面色黧黑或咣白,小便少,浑浊如脂膏,甚至尿闭,腰酸膝软,浮肿阳痿。舌质淡胖,苔黄腻,脉滑数。此型相当于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即尿毒症期。特征:水肿、高血压均趋恶化。尿蛋白较前减少,氮质潴留,GFR呈持续下降趋势(lt;10ml/min),严重时为0ml/min。
(二)审因论治
中医辨证治疗以气阴两虚为优,而阴阳两虚证则疗效次之,一旦病情发展,气阴两虚向阴阳两虚演变,则疗效较差。因此中医治疗的立足点应放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才能防生变证,取得较佳的疗效。
1.燥热阴虚
治法:养阴清热润燥。白虎人参汤加味。
石膏15g,知母15g,太子参15g,沙参15g,麦门冬12g,生地黄12g,玄参15g,玉竹12g,天花粉15g,桃仁10g,毛冬青15g,大黄6g,每日1剂,水煎服。
若口苦、大便干结者,大黄用量加至10g,再加黄芩15g、厚朴12g,以增加清热解毒之力;胃纳差,舌苔厚腻者,加苍术12g、藿香12g、薏苡仁18g,以健脾除湿,芳香化浊。
2.气阴亏虚
治法:益气养阴。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太子参18g,生地黄15g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