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肾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doc

发布:2018-01-26约4.9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肾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朱文卓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650032)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015-02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骨密度的关系及其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T2DM患者203例, 测定研究组腰椎(L1-L4)、股骨颈的骨密度,并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设:T2DM正常白蛋白尿组(lt;30mg/24h) (1组)、T2DM微量白蛋白尿组(30-300mg/24h)(2组)、T2DM大量白蛋白尿组(ge;300mg/24h)(3组),比较不同白蛋白尿组骨密度的差异,将T2DM患者尿白蛋白定量与骨密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股骨颈的骨密度较正常白蛋白尿组显著降低(plt;0.05),腰椎的骨密度也呈下降趋势(pgt;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降低。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白蛋白尿 骨密度 糖尿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和衰竭。研究提示肾脏的损害易导致骨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增加,其骨密度显著下降。而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之一,因此,研究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骨质疏松间的关系,以便尽早在易患者中开展骨质疏松的防治已成为一重要的临床课题。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诊断为T2DM患者203例,其中男性110例,平均年龄57.855plusmn;11.533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3.916plusmn;3.056,病程0.2月到17年;女性93例,平均年龄60.097plusmn;11.709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3.022plusmn;3.064,病程0.5月到30年。所有患者无肝脏疾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及骨转移癌等其他影响钙、磷代谢的疾病,无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泌尿系感染,未使用雌激素及糖皮质激素。 1.2 研究方法 1.2.1 采集每一位研究对象的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体重指数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BMI=体重(Kg)/身高2(m2)。 1.2.2 骨密度的测定和分析: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骨密度,部位为第1、2、3、4腰椎及股骨颈。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骨密度仪。 1.2.3 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 收集24小时尿记总尿量,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并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设: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lt;30mg/24h) (1组)、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30-300mg/24h)(2组)、2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ge;300mg/24h)(3组),比较不同白蛋白尿组骨密度的差异,将尿白蛋白与骨密度作相关性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均以均数plusmn;标准差(plusmn;SD)表示,根据研究目的及数据类型不同分别采用X2检验、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检验显著性标准plt;0.05。 2.结果 2.1 不同白蛋白尿组各临床指标的比较 各组性别比较没有差异;微量白蛋白尿组年龄、病程大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lt;0.05);大量白蛋白尿组病程大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lt;0.01),而体重指数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lt;0.05)。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大量白蛋白尿组各临床指标间没有差异(表1)。 表1 T2DM各组间临床指标比较 注:2组与1组比较 *plt;0.05 3组与1组比较 △ plt;0.05 3组与1组比较﹟plt;0.01 2.2 不同蛋白尿组骨密度的比较 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大量白蛋白尿组的平均骨密度值均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的股骨颈骨密度较正常白蛋白尿组的骨密度下降(Plt;0.05),大量白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骨密度没有显著差异(表2)。 表2 T2DM各组间骨密度比较 2组与1组比较 * plt;0.05 3组与1组比较 △ plt;0.05 2.3 尿白蛋白定量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采用多元回归线性分析显示:尿白蛋白与腰椎(L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