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建设工程的项目前期投资控制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础建设工程的项目前期投资控制的研究
[摘要]由于对前期投资控制缺乏重视,投资决策走过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缺失,工程量清单质量低下,导致基础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失控率居高不下。本文通过分析投资失控原因,认为事前对投资偏差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主动控制,如建立投资数据库、完善决策前工作、建立BIM模型、全过程审计等,可有效提高投资控制效果。
[关键词]投资控制;投资决策;BIM;审计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4―0147―04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基础建设工程数量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基础建设项目具有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人力、财力、物力消耗大的特点。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基础建设领域的投资已从计划调控转变为市场导向。但仍有一些部门、地方或企业会被市场风向误导,而在投资冲动下盲目开展基建项目,从而导致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总量失控、低水平重复建设及投资收益低下甚至负收益等问题发生。据统计,建设行业中投资失控率居高不下,约有72%的项目超预算、70%的项目超工期、75%不能完工的项目至少超出初始合同价格50%。有效开展基建项目投资,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是当今基建领域投资控制的关键。
1前期控制是基础建础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的关键阶段
基础建设工程项目按时间可划分为决策设计、发包采购、工程施工、使用运维四个阶段。一般意义的前期投资控制阶段指的是决策设计和发包采购阶段。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咨询、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l生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采购等内容。据有关研究,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开展投资控制对项目总投资的影响是随项目进展逐渐减小的,决策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在90%以上,初步设计阶段的影响为75%~95%,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影响为5%~35%,发包阶段的影响约为15%,而在施工阶段通过施工组织措施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不超过10%。由此可见,有效的前期控制是成功投资的基础与保证。
2前期投资控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价格体制改革的深化,各部门越来越重视投资控制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对前期投资控制缺乏深入的认识与有效的方法,投资控制的重点依然放在施工阶段,在建设流程中重施工轻设计、在造价审计中重结算轻估算、在方案选择上重价格轻技术、在进度安排上轻视前期决策及设计阶段。其结果从表面上看是投资领域“三超”现象(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十分严重,实质是投资方案失误,缺乏前期论证与分析的决策和设计,不仅在施工阶段带来许多不便,埋下质量隐患,在实际使用中也往往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
2.1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编制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充分论证项目是否具备先进性、合理性、盈利性、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性和环境友好性,确定项目的技术方案、经济指标和投资风险,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投资方为了项目早日立项审批,往往忽视前期决策的重要性,在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上走过场,甚至有的项目从提出到申报审批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立项时用编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批,而实际项目建成后预期效益并不明确,项目使用功能模糊,施工材料、工艺、技术考虑不周,地质情况勘察不到位,周边环境影响评价不准确,导致工程开展时问题重重。
前期投资决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投资估算,准确的投资估算能够保证投资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投资决策、设计方案、经济效益和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投资估算应按照“打足投资,不留缺口”的原则充分估计项目建设过程及建成后可能遇到的造价变化,对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出应对和防范措施,给出全面、科学的投资控制建议。然而,有的投资单位为了保证项目审批通过,人为压低投资估算,用失真的“可批性”研究报告“钓鱼”,在施工阶段再申请追加投资,使得投资失控。据调查,“钓鱼项目”工程造价比计划高约30%至200%,工期有的长达5~7年。建设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超支把握不足,任意提高建设标准,调整使用需求,施工后期资金不足又不得不削减投资,缩小规模,变更设计,导致项目计划使用目标无法实现甚至烂尾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大量国有资金的浪费。
2.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基本决定了建设工程建成后的效果,是拟建工程能否获得预定的经济效果,建设过程能否保证质量、进度与投资的决定性阶段。设计阶段一般可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三??阶段。类似于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缺乏重视,大部分投资方在设计阶段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