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专题正式.ppt

发布:2017-04-20约1.96万字共10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三)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较?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对比问题: 这两首诗都以《寻隐者不遇》为题,意境、主题也相似,都是写寻隐者终未得遇。请从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二诗的不同之处。 * 参考答案: 形式:贾诗为五言绝句;魏诗为七言绝句。贾诗为问答体,以答为主;魏诗为自问自答。 内容:贾诗有目标可见,特意寻访,童子知其去向,“只在此山中”;魏诗中所寻者无具体行踪,“采芝何处未归来”。贾诗主要是对话,通过对话体现诗意;魏诗写景抒情都有。 表现手法:贾诗寓问于答,虚实相生,含蓄简练;贾诗景略情在,情中见景。魏诗自问自答,透露出怅然若失的感情;描写以白描为主,青松、白云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 * 1、立足诗歌本身,理解诗歌具体的内容。 2、理解表达技巧的具体运用,并注意区分。 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 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解题要领: * 诗歌比较鉴赏小结 一、读标题 二、读注解 三、读诗句 四、找异同,找答案 ①时间 ②地点 ③事件 ④背景 ( 两首诗相同点) 帮助理解诗歌 在品读意象的时候,要善于把握一定的传统意象,帮助我们快速理解诗歌内容,我们要能结合诗句来解说人物情感,这种答题意识才是准确的 从前面的分析中通过对比辨析 来找到异同点,然后完成答案 * 1、问答型:认真审题,做到“问什么,写什么; 有什么,给什么”。 2、综述型:一般可用“总——分——总”式。 (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用以表明观点) (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分析阐述,证明观点。 (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型: (1)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之间的异同点。 (2)根据提名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 分析阐述。 解题方法点拨 专题小结: * A、把诗歌默读两遍,先有个总印象; B、找出诗中写景、写人、写物的名词,注意它的修饰成份,弄清楚它写了什么。 C、找出诗中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惜、哀、悲、痛、笑、乐等),弄清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D、看看标题.题目有什么提示,然后作总的思考。 答题步骤: 专题小结: * 总结: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 高考诗词鉴赏题答题模式 意境 景 境 情 技巧 技巧 印证 效果 形象 特点 形象 心声 * * * * * * * * 五、分析人物形象 * 分析人物形象 * 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木兰辞》中的木兰: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抒情诗中的人物形象: 《归园田居》中的抒情主人公: 《声声慢》中的抒情主人公:   替父从军,孝勇双全 坚守爱情,忠贞不渝 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孤独寂寞,郁闷愁苦 * 人 物 形 象 鉴 赏 题  如何规范作答? *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扩写 *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解答不具体,且答非所问。 *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