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研究.pdf

发布:2017-06-06约1.59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道国制度质量对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基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研究 李晓敏 李春梅 摘要:在东道国制度质量与宗主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上,学界一直存在 “制度促进论”“制度阻碍论”和 “制 度无关论”之争。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从腐败程度、政治风险水平和法治水平三个维度衡量 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发现东道 国的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具有负向影响,即 东道国制度质量越低,中国OFDI越多;另外,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OFDI具有正向影响, 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协定数量和地理距离对中国OFD1分别有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本文研究 结论为学界提供了支持 “制度阻碍论”的新的经验证据,并提出了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制度质量;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战略 作者简介:李晓敏,经济学博士,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李春梅,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569(2017)02—0ll9—08 一 、 引 言 自2001年中国实施 “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积极 “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DirectInvestment,简称OFDI)连年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2013年底,国家提出 “一带一 路”战略,此战略是继 “走出去”战略之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增加对外投资的标志。 (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迈向新的台阶,实现 连续 13年快速增长,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占到全球流量份额的9.9%,同比增长 项 目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 目“制度质量与经济绩效:基于企业家才能配置的视角”(项 目编号: 14FJLO03);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 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 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 目。 《东南学术}2017年第2期 18.3%,仅次于美国,首次位列世界第二。其中,中国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占当年流量 总额的13%,达 189.3亿美元,同比增长38.6%,是全球投资增幅的2倍。 厘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加快 “走出去”和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 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当前学界的研究看,影响宗主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众多,包括东 道国的经济发展、市场规模、对外开放程度、资源禀赋、地理距离、双边贸易等 (王永钦等, 2014;宗芳宇等,2012;李猛和于津平,2011;等等)。近年来,从制度视角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 资问题颇受关注(KolstadandWiig,2012),而对外投资应该流向制度完善的国家还是制度质量 低下的国家,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但至今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 一 种观点认为东道国好的制度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正向影响,好的制度意味着政府 官员行事清明廉洁、立法公正透明,便于跨 国企业投资 (Kaufmann,KraayandZoido,1999; GlobermanandShapiro,2002;等等);而无效率的制度无异于征税,提高企业对外投资的成本, 妨碍对外投资的意愿(Wei,2000;AizenmanandSpiegel,2006)。这种观点以下简称 “制度促进 论”。与此同时,不少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 “制度促进论”的成立:即东道国的制度与中国OF DI呈正相关关系(邓新明和许洋,2015;祁春凌和邹超,2013)。然而,另一种观点 (以下简称 “制度阻碍论”)认为制度质量较低的东道国反而更能吸引企业投资,尤其是针对包括中国在 内的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投资因其发展战略需要更加偏好向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投资 (Buckley,CleggandCross,2007;Ramasamy,YeungandLaforet,2012),对 自然资源丰富但制度 环境较差的国家反而产生强烈偏好 (KolstadandWiig,2012),并表现出不规避政治风险的特征 (洪俊杰等,2012;潘镇和金中坤,2015)。与以上两种同时并存的还有 “制度无关论”,这种观 点认为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并未对中国OFDI产生影响(韦军亮和陈漓高,2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