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反思王党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5《落花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探究学习。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加深体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重点问题。
3.情感体验。挖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情绪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受到文中情感的感染,而且能体会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等词语。
2、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分角色朗读。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让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植物吗?谁能给大家说说你喜欢什么植物?为什么喜欢?
2、同学们喜欢猜谜语,老师给大家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到这是哪种植物?(多媒体播放课件)“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学生回答。说说原因。
3(出示花生的投影片)花生又叫什么?为什么叫“落花生”?生答。教师总结(多媒体播放课件:落花生名字的由来) 花生的花呈黄色,花开败以后自然脱落,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果实,所以在植物学上,花生又叫做“落花生”。
4、著名作家许地山也喜欢植物,他最喜欢的植物就是落花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落花生》(板书课题、作者许地山)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教者引用猜谜语,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预习课文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生汇报课前预习成果。
2、师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指导生字书写。
读准字音:茅 榨 亩 吩 咐 榴 尝 吩咐 石榴 便宜 后园
注意多音字、轻声的读法:买种 播种 空地 不太好
3、认清字形,讨论字如何能写的规范、漂亮。
左右结构:亩、尝、茅
上下结构:吩咐、榨、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轻声读文,读准字音。看看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然后完成填空。
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多媒体,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浏览课文,把各部分内容所在的段落找出来
3、学生讨论交流划分的层次(师随机板书),详写议花生,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四、朗读感悟、理解文意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请学生把“居然”换成另一个词朗读第一段,使意思不变,理解花生的好种易活。几个月的时间,作者却用几个词就带过了,多么简略!
2、一片荒地,在我们几个小孩子的侍弄下,在不经意间,竟然长出花生!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请同学们以小组内朗读第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读出惊喜之情。
(二)、母亲提议我们过一个收获节(尝花生),并为过节作准备。请大家齐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探讨。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议花生,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
1、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生答。(多媒体播放课件:议花生)
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生答。
师总结: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2、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3、(多媒体播放课件)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生答。
4、(播放多媒体播放课件)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从位置、外表、印象三方面作比较,学生讨论,交流、完成表格。体会花生的可贵自出。
5、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还做到了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
6、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7、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一生回答。什么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