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社会保障概论课件第五章.ppt

发布:2017-02-26约2.74万字共10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社会保障概论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主讲教师:吴鹏森教授 第五章 社会保障管理 第一节 社会保障管理概述 一、社会保障管理内容 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一、社会保障管理内容 1、行政管理 社会保障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拟定基本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与对象、享受保障的基本条件、资金来源、待遇支付标准与方式、管理办法、社会保障中有关方面(国家、单位、个人)的责任、权利、义务等方面做出规定。 通常,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是由国家和政府制定的,即行政管理。其中,基本法律是由国家和政府直接颁布的;具体法规是由政府主管部门颁布的。在立法过程中,一般的做法是由国家统一立法。但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家的立法权逐渐集中于一些基本法律、法规的制定,具体法规细则、办法,则趋向于由地方政府制定。 2、基金管理 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内容包括:1.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基金来源一般为国家、单位、个人按一定比例缴纳,私人和社会团体捐助等;2.支付社会保障待遇,即对享受者支付养老保险金、医疗补助、工伤保险金、失业期间社会保险补助、各种救济金、困难补助金等;3.管理、运用社会保障基金,即妥善地保管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可靠地运用这笔基金,使其保值增值。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原则 (1)统一管理原则。社会保险基金统一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设立单独的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专用于社会保险的各项开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2)收支分离原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入和支付分别管理的办法,经办机构要在银行设立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户和支出户,各自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付进行管理。 (3)分账核算原则。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要求按险种分别建账,即要求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分别建立账户,分账核算,专款专用, 自求平衡,不得相互挤占和调剂。 (4)依法管理原则。社会保险基金从预算到筹集,再到使用等都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的安全。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决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的、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年度基金财务收支计划。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有以下要求: (1)基金预算编制。每个年度终了前,经办机构要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要求,根据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年度基金收支预测来编制下年度基金预算草案。 (2)基金预算审批。经办机构编制的基金预算草案由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汇总并报财政部门审核,经同级政府批准后,由财政部门及时向劳动保障部门批复执行,并报上级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3)基金预算执行。经办机构要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定期向同级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4)基金预算调整。遇特殊情况需调整预算时,经办机构要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由劳动保障部门报财政部门审核,经同级政府批准后, 由财政部门及时向劳动保障部门批复执行,并报上级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3、对象管理 社会保障对象管理,就是为社会保障的享受对象提供一系列必要的服务。 在职的社会保障对象,一般由所在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因此,对他们的管理多由各单位进行。对特殊的社会保障对象,则需要进行特别管理。这些特殊对象包括:退休、退职的老年人,鳏寡孤独的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者、失业者、残疾人等社会救济对象。这些特殊对象具有一些特殊要求,需要组织他们开展一系列物质文化活动,使他们能安度晚年。对于这些特殊对象的经济要求,需要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办法,包括:组织残疾人参加福利企业、事业工作,组织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组织他们积极进行生产自救,组织身体好、业务强的退休、退职职工参加社会急需的生产活动等。对于这些特殊对象的日常生活要求,如对丧失劳动能力又无亲属者衣食住行的帮助,对老年人难以料理的生活问题,都需细致地进行安排。 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工作,从总体上说,属于群众性服务工作。由于它涉及各个方面,所以需要由政府协调和制定政策;另一方面,由于它所涉及的工作繁琐复杂,具体问题需要发动社会力量解决,应特别注意发挥工会、社会组织的作用,使专业人员和群众相结合。对社会保障对象的服务不仅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还要有更多身体健康、热心工作、有一定工作能力的社会保障对象来做这项工作。即使设立了专职机构,也应只聘用少量专职工作人员,多数工作人员则应根据前述条件从社会保障对象中聘请,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第二节 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 一、社会保障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指标 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