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苦斋记》高二语文课件.ppt

发布:2016-11-27约5.06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伯温,晚号犁眉公。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明国开国功臣。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为刘诚意。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 刘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元至顺四年,23岁的刘基,一举考中进士,开始步人仕途生涯。他立志报国,但朝廷昏庸腐败,使他20余年的宦海生涯屡遭磨难贬抑。元至正二十年三月,接 受朱元璋的邀请,成为参赞军务的谋士,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他为人刚直,胆识过人,朱元璋尊其为“吾子房(张良)也”。民间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的称道。 他的代表作《郁离子》,全书二卷,凡十八篇,一百九十五条,每条多则千言,少则百字,主要是针砭时政的语言或故事。其文构思精巧,文笔犀利,富于情趣,发人深省。作者借假托人物郁离子之口,发表对社会、世态人情的看法。有些见解,至今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及其他著述多种。 【解题】 “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就是通常说的书斋。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什么斋记。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这种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写的。而且写得比较出色。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记,记载事物的文章。此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看出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茆( máo ) 崿( è ) 槚( jiǎ ) 荼( chá ) 窊( wā ) 箨(tuò) 茹( rú ) 饫( yù ) 粝( lì )? 藋(diào) 榛( zhēn ) máo è jiǎ chá wā tuò rú yù lì diào zhēn 听朗读,给下面的字注音。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有:同“又”。用在整数与尾数之间的连词。 楹:厅堂前的柱子。又为计算房屋的单位,房屋一间 称一楹。 覆之以茆:茆,通“茅”,茅草;介词结构后置。 匡山:山四面高中间低,其形似匡,故名匡山。匡, 古代盛饭用具,通作“筐”。 出:发生,发源。 焉:于是,这里。 同“又”。用在整数与尾数之间的连词。 厅堂前的柱子。又为计算房屋的单位,房屋一间 称一楹。 茆,通“茅”,茅草;介词结构后置。 山四面高中间低,其形似匡,故名匡山。匡, 古代盛饭用具,通作“筐”。 发生,发源。 于是,这里。 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屋子。屋子有十二间,用茅草覆盖它,在匡山的顶部。匡山在处州的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的水从这里流出。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岩崿:山崖。 苍:青色。 岸:高貌。 臼:舂米的器具,用石或木凿成,中部凹下,此指其 形如臼。 惟:只有。 善:容易。 焉:于是,在这里。 山崖。 青色。 高貌。 舂米的器具,用石或木凿成,中部凹下,此指其 形如臼。 只有。 容易。 于是,在这里。 山的四面陡峭的山崖拔地而起,山崖上都是青黑色的 山四面 峭 壁 拔 起,岩崿 皆 苍 石头,外边高而中间低。山下有白云,山上多北风。 风从北面吹来,大概不能使物甘甜而易于使物味苦, 所以植物遭受它,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但物性苦的 东西也乐于在这里生长。 石, 岸 外而臼中。 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 来者,大率不能甘 而善 苦, 故 植物中, 其 味 皆 苦, 而物性之苦 者 亦乐生焉。 第一段:起笔交代苦斋之所属,并从其环境、气候与植物特性的简略介绍中,说明“苦”的由来。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于是栀子、黄柏、苦楝、侧柏这类树木,黄连、苦杕、葶苈、苦参、钩夭这类野草,地黄、游冬、苦葴、苦芑这类野菜,血槠、橡子、皂斗这类果实,苦竹的笋子, 族布:同类植物一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