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原理 第六章 总线系统.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章 总线系统
1 总线的概念和结构形态:总线基本概念、连接方式、总线
操作与总线内部结构。
2 线接口:信息传送方式与接口的基本概念。
3 线仲裁:总线仲裁方式、通信方式以及数据传输模式。
4 微机总线:ISA 总线、PCI 总线的结构,总线周期类型、
总线周期操作。
5 最新总线: Future bus + 总线的推出、定义及总线的功
1
能。
6.1 线的概念和结构形态
线是系统模块之间传送信息的公用通路。利用总线可实现芯片
之间、部件之间、主机与外设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连接与通信。
6.1.1 总线基本概念
一个单处理器系统中的总线可分为以下三类:
⑴ 内部总线:CPU 内部用以连接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之间
的总线。
⑵系统总线:CPU 与计算机系统内部其他高速功能部件,如存储
器、通道等相互连接的总线。
⑶I / O 总线:CPU 与中、 速I / O 设备之间互相连接的总线。
通过总线,在CPU 与I / O 设备之间,以及I / O 设备与I / O 设备之间
传送信息。
系统 线按功能可分为地址 线、数据 线和控制总线。
2
6.1.1 总线基本概念
1 总线特性
物理特性:指总线的物理连接方式,包括总线的线数,总线的插
头、插座的形状,引脚线的排列方式等。
功能特性:描述总线中每一根线的功能。
电气特性:定义信号电平、负载能力、动态转换时间、信号传送
方向及有效电平范围。
时间特性:定义信号线有效时间段,规定总线信号的时序关系。
送入CPU 的信号为输入信号(IN ),从CPU 发出的信号为输出
信号(OUT )。
2 总线标准化
目前计算机采用标准总线,不仅规定了线数及每根线的功能,并
且规定了统一的物理特性和电气特性,方便了标准设备的连接。微机
上使用的标准总线接口有ISA、EISA、VESA、PCI 等。
3
6.1.1 总线基本概念
衡量 线性能的重要指标是 线带宽,即 线所能达到的最高传
输速率,单位MB / s (兆字节/ 每秒)。带宽受总线布线长度、总线驱
动器性能及总线连接模块数量影响。
总线理论带宽= 总线数据宽度×总线传输频率。
如目前微机主板的数据位宽为64,前端总线FSB 频率为800M,
数据传输峰值带宽为 (800M ×64 )/ 8 = 6400 MB / s = 6.4GB / s 。
6.1.2 总线连接方式
CPU 通过总线与存储器及I / O 设备接口连接。根据连接方式,可
分为以下三种。
1 单总线结构
主存与 I / O 设备连接同一总线,统一编址。主存单元与外设接口
寄存器地址构成连续存储空间 按相同地址格式访问主存和外设。
4
6.1.2 总线连接方式
单总线结构允许两个设备脱离CPU 独立交换数据,交换前需申请
总线使用 ,获准后可取得总线控制 。
2 双总线结构
在单总线基础上增加存储总线,用于CPU 与主存之间的信息交
换。外设之间可通过系统总线互连,主存也可通过总线与I / O 设备连
接。
CPU 根据指令操作码判别是主存操作还是外设操作,若为前者通
过存储总线完成,若为后者通过系统总线完成。
3 三总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