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康复学-第7章 神经系统疾病吞咽障碍康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基础训练 适应对象:由于间接训练不使用食物,误咽、窒息等危险比较小,所以不仅适用于轻度患者,还适用于中重度摄食一吞咽障碍患者。 康复技术 (1)面颊、唇等吞咽相关肌群的功能训练:需根据障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措施,可用指间扣机、冰块击打唇周、短暂的肌肉牵拉和抗肌肉运动、按摩等。颌运动可促进咀嚼所需要的转动运动,唇运动可以改善食物或水从口中漏出。 (2)促进舌的运动:让患者舌作水平、后缩及侧方主动运动和舌背抬高运动,并用勺子或压舌板给予阻力。 (3)感觉刺激:常用的有冷刺激、触觉和压力刺激。 (4)吞咽反射调节:以憋气反射调节和吸反射调节较常 用。 (5)声带内收训练:通过声带内收训练以达到屏气时声 带闭锁。 (6)喉上提训练:其目的是改善喉入口的闭合能力,扩大咽部的空间,增加食管上括约肌开放的被动牵引力。 (7)咽收缩训练:该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咽闭合功能,提高咽的清理能力。 (8)空吞咽:为了使上述功能恢复训练过渡到复杂的吞咽模式。每次治疗之后都要做吞咽动作,有吸入危险的病人则做空吞咽动作,因为改善吞咽功能最重要的训练就是吞咽。 (9)颈部的活动度训练:活动颈部,增强颈部肌力、呼吸控制、舌的运动和喉头运动,利用颈部屈伸活动帮助患者引起咽下反射,圆滑的抬高喉头,防止误吸。 (10)呼吸道的训练:呼吸训练:深吸气一憋气一咳出,目的是抬高咳出能力和防止误吸;咳嗽训练:努力咳嗽建立排出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 ??特殊的吞咽技术? (1)空吞咽与交互吞咽:该技术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 (2)侧方吞咽:该技术可能除去梨状隐窝部的残留食物。 (3)点头样吞咽:当颈部后屈,会厌谷变得狭小,残留食物可被挤出,继之,颈部尽量前屈,形似点头,同时做空吞咽动作,便可去除残留食物 间接训练 间接训练 间接训练 间接训练 间接训练 间接训练 间接训练 直接训练 *(二)摄食训练 1.体位 一般让患者取躯干30°半坐卧位,头部前屈的姿势。这种体位可以防止食物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块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但是,适于患者的体位并非完全一致,实际操作中应该因人而异,予以调整。 2.食物的性状 一般选择密度均匀,胶冻样,易于通过咽及食道且不易发生误咽的食物 3.摄食一口量 即最适于吞咽的每次入口量。一般先以少量试之(3-4m1),然后酌情增加。 4.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 对于中风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必须确定能否维持经口进食,是否需要替代进食途径:这需要综合营养状况、发生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危险程度以及插鼻胃管带来的不适等多种因素进行诊断。 对于尚能维持经口进食的患者,主要采取行为治疗,包括对饮食的调节,采用特定的体位等。疲劳有可能增加误吸的危险,进食前应注意休息。 美食 想说爱你不容易 学习要点 第一节 参与吞咽的各组织器官的解剖和吞咽 的生理过程 第二节 评定步骤与方法 第三节 康复治疗 一、概述 病 因 据统计,脑卒中患者的发生率高达30%-45%,颅脑损伤约为27%,脑瘫为40%,帕金森病为50-70%,重症肌无力为15-63%。吞咽功能障碍除了影响患者的正常食物摄入、无法保证全身营养状态外,还可引起呛咳、发生肺内感染,甚至可造成生命危险,所以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25%-40%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表现 进食、饮水困难、呛咳、误吸、呼吸道梗阻窒息 造成 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窒息、心理障碍 吞咽障碍根据病因一般分为3类 口腔期:属随意性运动,主要由口轮匝肌、咬肌参与;称为吞咽的自控阶段。 咽期:在正常情况下,当食团触及腭舌弓刺激舌咽神经时,即可触发自发性吞咽反射,进入吞咽的进入此期后。主要由舌肌、咽喉肌参与; 食管期:经过一系列神经肌肉的反射性活动遮盖鼻咽腔和喉腔,食团快速通过口咽和喉咽,通过开放的食管上括约肌进入食管,再通过食管的蠕动经贲门入胃,完成吞咽动作。 二、吞咽障碍的类型 通常将吞咽障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口腔准备期及口腔期障碍 咽期障碍 食管期障碍 口腔准备期及口腔期障碍 此种障碍的主要表现为:开口、闭唇困难,流口水,食物从口中洒落,咀嚼费力,食物向口腔后部推进困难。 如果口腔控制食物的能力降低则可导致食物过早地进入咽部,甚至进入(吸入)喉和气管,即发生“吞咽前吸入”。 咽期障碍 吞咽期吸入 吞咽时,食物逆流入鼻腔,如误入喉及气管则引起呛咳。 吞咽后吸入: 吞咽动作完成后,部分食物残留在咽壁、会厌谷和梨状窝,随时有可能溢入喉及气管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