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51钻石.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合成钻石的主要鉴别特征 ⑴颜色:多为黄色,有的近似琥珀色,可见色带。 ⑵吸收光谱:缺失415nm吸收线。 ⑶荧光:LW下呈惰性,SW下发光性具明显分带性。 ⑷晶面上常显示树枝状生长花纹。 ⑸形态:天然钻石一般形成八面体或立方体等单形或聚形,而合成钻石则发育由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和四角三八面体等组成的聚形。 (三)优化处理钻石的鉴别 1、颜色优化处理 涂色法:在表面涂一薄层带紫色、N高的物质,提高一至二个级别。有的甚至涂墨水、指甲油、油彩等,或者在钻戒底托上加上Pt。极容易鉴别。 覆膜:覆钻石膜,改善颜色。 高压加热处理: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研制,将浅黄色Ⅰb型钻石结构中的分散N原子在高压下聚集转变为Ⅰa型钻石,使颜色变浅。 放射性辐照改色:永久性、色心致色(K级以下),如黄色钻石改为绿、浅蓝色、粉红色;褐色钻石改为天蓝色、绿色。 辐照改色钻石的鉴别: 辐照改色蓝钻石不含B,绝缘。 颜色仅限于表面,色带的形状和分布位置与琢型和辐照方向有关。从亭部轰击圆多面型钻石时,从台面观察可见“伞影效应”——颜色呈伞状围绕亭部分布;从冠部轰击——腰棱处可见深色环;从侧面轰击——靠近轰击源一侧颜色明显加深。 在594nm处常有明显吸收线,但加热后可消失。天然钻石在产出同时也可能受到放射性影响。 2、净度处理 充填处理:高Pb玻璃充填裂隙或空洞(80年代出现) 激光打孔充填:利用C的燃烧性,打孔直达包体,用化学试剂清理包体后充填玻璃或其它无色透明物质。 充填钻石的鉴别: 裂隙内常保留充填物的流动构造。 残留气泡:充填物内的空洞,呈亮点。 玻璃冷却收缩产生龟裂纹,且硬度小会在表面形成凹坑。 充填物过厚可呈絮状、网状,并可见充填物颜色(浅黄色)。 从包体到钻石表面有一白色虫状通道(10×可见)。 (四)钻石与仿制品的区别 CZ(ZrO2)目前是钻石最理想的仿制品,性质与钻石最接近,且价格低廉,原料50$/Kg。 合成碳硅石(Synthetic moissanite):莫桑石, SiC,无色~绿色,非均质体,折射率2.65~2.69,色散0.104,光泽率20.4%(最高,钻石17.2%),硬度9.25,韧度优(钻石良),密度3.21 g·cm-3,双影明显,内含针状、纤维状或管状包体,热导仪不能区分它与钻石。 钻石拼合石:由钻石(作上层)与水晶、合成无色蓝宝石等粘合而成,镶嵌后粘合缝被隐藏。在台面上放置一小针尖就会看到两个反射像,一个来自台面,另一来自接合面。下层宝石N低,可漏光。 四、钻石矿床类型及主要产地 成因:目前所知金刚石原生矿产于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形成温度900~1300℃,压力4.5~6万个大气压,深度为130~180Km的上地幔中,形成时代为十几亿~几十亿年以前,最早的约45亿年以前。 主要产地:1700年以前印度是唯一生产国,目前世界上有27个国家发现钻石矿床。世界上90%以上的金刚石产于澳大利亚、扎伊尔、博茨瓦纳、俄罗斯、南非、纳米比亚、安哥拉和巴西等。其中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生产国,仅1988年产3500万克拉,但达宝石级仅5%。 我国钻石资源较少,主要产地是山东、辽宁、湖南、贵州等。 切工评价因素: ①各部分的比例和角度 ②各部位的对称程度 ③各面棱相交的准确度 ④表面光洁度 ⑤人工损伤情况 切工评价方法: ①肉眼检测评估; ②用比例仪测量。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中国钻石比率和修饰度分级表 (切磨工艺的优劣程度)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不圆 尖点不齐 尖点不尖 同名刻面大小不等 台面倾斜 波浪腰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骨状腰 锥状腰 底尖偏离中心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