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2 外交关系的突破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1.doc

发布:2017-03-02约2.5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2 外交关系的突破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 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 D.“从后门接纳中国人”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 解析: 题干中“从前门进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合法程序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后门接纳”是指保留台湾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即两个代表权方案,实际上是制造“两个中国”,故B项正确。 答案: B 2. 右图中人物是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代表团的团长,1971年他开怀大笑的场景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被称为“第一次出现的中国笑容”。他开怀大笑是因为(  ) A.中美就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 解析: 材料中“1971年”“第一次出现”等信息,可判断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是在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A、C两项时间不符,可排除;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展开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谈判,但直到“关贸总协定”改组为世界贸易组织后才成功恢复,D项不符合材料。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B 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说: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尼克松所说的“共同利益”最主要是指(  ) A.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B.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C.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 D.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 解析: 本题材料信息实际上考查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根本原因。国与国的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应以国家利益作为分析出发点,是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 答案: C 4.“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 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岐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 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A、B、D说法和史实不符。中美合作监测苏联,说明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 答案: C 5.(2016·浙江学考)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 (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解析: 材料“尼克松总统来华”体现的是中美关系的缓和。根据所学,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C项正确。 答案: C 6.(2016·浙江富阳第二中学质检)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一声明表明(  ) A.美国承认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交往的大门已打开 D.中美两国实现了正常化 解析: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美联合公报》之前中国已经重返联合国,中美交往的大门已打开、中美两国实现了正常化是和《中美建交公报》相关的,而《中美联合公报》只能表明中美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 答案: B 7.习近平在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 B.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C.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D.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解析: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始于1972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生在1971年,故A项不属于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符合题意。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 1964—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 通过 反对 弃权 1964年 40 57 13 1970年 51 49 2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