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问答题辨析题指导.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问答题、辨析题指导
目录
2014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指导 1
2014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指导 7
家庭教育“爸爸去那儿了”之深思 13
2014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指导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智、体、美、劳,其中,德育是五育
中的基础。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
是,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
的方向;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和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
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2.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2.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1)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
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
第 1 页 共 15 页
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
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
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
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2)根据l988 年、l994 年和l996
年中共中央颁布的有关决定,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说法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3)因此,德育不能等同于
思想政治教育。
3.人不可以“一心二用”,同时完成两种活动是不可能的。
3.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
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做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的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
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 自动化的程度。注意分配的另一
个条件是,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很
难同时进行。所以,同时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是可能的。
4.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不可能同时存在。
4.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
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则称为
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同时存在,系列材料中间的材料受到双重
抑制。
5.讲授法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5.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
第 2 页 共 15 页
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2)如果一位教师能够用启发式的思想去使
用讲授法,那么题干的结论就是不成立的。因此,不能单纯地说某一种方法是
注入式还是启发式的,这取决于教师是怎么使用这种方法的。
6.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
6.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
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
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和家庭教育。
7.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7.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
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知觉的理解性与人已有
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觉也就越完整、
精确。
8.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8.这种说法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