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017版高中生物 第3部分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实验8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教案 浙科版选修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8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1.制作果酒。
2.制作果醋。 1.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并安装简单的果酒及果醋的生产装置。
一、实验原理1.与酒、醋生产有关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和醋杆菌,菌种不同,所产生的酒和醋的风味也不同。
2.葡萄酒是酵母利用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的产物,酵母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酒精发酵,即将葡萄糖氧化成乙醇,而且当培养液中乙醇的浓度超过16%时,酵母菌就会死亡,相关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
3.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醋杆菌所产生的醋酸可使培养液中醋酸的含量高达13%,其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二、用葡萄制作葡萄酒
1.材料紫葡萄、新鲜酵母或干酵母。
2.步骤
(1)冲洗
↓
↓
↓
↓
将葡萄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消毒。
(2)榨汁
用多功能榨汁机以低速将葡萄打成浆状(也可以用杵和研钵捣烂)。
(3)制作酵母悬液
将适量干酵母(2.5 kg葡萄约用1 g干酵母)放在一小烧杯中使干酵母成为糊状。
(4)装入发酵瓶
①装量不要超过2/3。
②瓶上所加的玻璃管最好是弯曲的,否则效果不好。
玻璃管弯曲有什么好处?
【提示】 阻止杂菌进入瓶内。
(5)酒精发酵
①发酵温度:25~30 ℃。若温度偏低,则发酵时间相对延长;若温度高于30 ℃,要采取降温措施,否则酒的风味不佳。
②发酵时间:2~3天。
③鉴别发酵完毕的依据:发酵瓶中停止出现气泡。
(6)过滤、分装、保存
发酵液(浑浊)
滤液(仍然浑浊)
取上清液即为葡萄酒(清澈)
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提示】 “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
三、用果汁制作果酒用葡萄制作的葡萄酒不含糖,酒精含量也低(平均的体积分数为8%),而用果汁制作的果酒,酒精含量较高(体积分数约为15%)、含糖量也较高。
1.制作果酒的材料
(1)水果:苹果(最好)、梨、柑橘或其他水果。
(2)新鲜酵母或干酵母。
2.步骤
(1)制取果汁
苹果切成大块→多功能榨汁机打碎→双层纱布过滤即成果汁。
(2)配料(以1 L为例)
向2 L左右发酵瓶中加入约200 g蔗糖→倒入果汁→转动发酵瓶,使蔗糖完全溶解→倒入酵母悬液(约1 g干酵母),混匀、加盖。
(3)发酵
3天后可见到气泡冒出→10天后剧烈的发酵停止→取出果酒过滤和分装。
3.注意事项
(1)发酵开始时,由于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会使瓶内出现负压,该情况不能持续出现3天以上。
(2)若3天后还看不到气泡,必须加更多的酵母,使发酵作用尽快发生。
(3)静置5~6个月后,用虹吸法取出上清液即为果酒。
四、用果酒制果醋1.实验材料果酒和醋化醋杆菌。
2.实验步骤果醋发酵装置中涉及甲、乙、丙三个瓶,把800 mL酒—水混合物倒入甲瓶中,乙瓶为发酵瓶,(将适量醋化醋杆菌的培养物或醋曲悬液加在200 mL酒—水混合物中混匀,并调pH至7.0后倒入,使锯末均匀湿透)。将水族箱通气泵的出气管与乙瓶连接,进行通气,48 h后每天用pH试纸检查乙瓶中流出液的pH,若显酸性,可调节甲瓶流入乙瓶液体流量为每5分钟1滴,滴入丙瓶的液体也是每5分钟1滴。每天用pH试纸检测流出液的pH,监控发酵进行的情况,等到流出液pH不再减少,或甲瓶中的液体全部流入乙瓶时,停止实验。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比较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菌种 酵母菌(真菌) 醋杆菌(细菌)代谢类型 异养、兼性厌氧型 异养、需氧型菌种来源 人工接种酵母菌(干酵母与水混合后加入) 接种人工繁殖的醋化醋杆菌或直接加入醋曲 制作原理 葡萄酒是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的产物,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如下:C6H12O6―→2C2H5OH+2CO2 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氧化为醋酸,醋杆菌所产生的醋酸可使培养液中醋酸的含量高达13%,反应式如下:
C2H5OH+O2―→CH3COOH+H2O 影响因素 ①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25 ℃~30 ℃,若高于30 ℃,要采取降温措施,否则,酒的风味不佳
②进入发酵产酒精阶段,须保持发酵装置的“厌氧环境”,否则不利于酒精的产生 ①温度也是醋杆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醋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35 ℃
②醋杆菌是一种好氧菌,只有当O2充足时,方可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实验表明醋杆菌对O2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杆菌死亡
①当氧气、糖源都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