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讲课资料.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深圳采取的新举措 一、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形势,以保企业来保就业、以保就业来保增长,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竭尽全力促进重点人群的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和外来劳务工“三类群体”的就业问题的就业问题当作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努力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和国家级创业城市。 深圳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环境 以创业带动就业,不失为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保民生、保稳定、保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1、一创业带动就业的重中之重在于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政策环境。为创业者提供低息、免息贷款,补贴场租、资金,对创业者予以奖励,这些措施可以直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和维持企业运行的成本。同时,在创业者创业失败后给与一定的生活保障和就业援助,为创业者构筑了可靠的缓冲带,给创业者“定心丸”。 深圳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环境 2、政府全力建设公共创业服务工作平台,建立创业指导服务组织,构建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创业指导服务网络,建立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创业示范基地、孵化基地、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和见习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和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环境。 深圳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环境 3、延伸现有的产业链条、创新链条、服务链条;公用事业“还富于民”,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降低,释放更多的利益空间,提供新的创业机会。 第四节:《就业促进法》五项制度 具体的工作制度是开展就业工作的有力抓手,并发挥重要作用。 一、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责任制度; 二、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 三、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制度; 四、职业能力开发制度 五、失业保险和预防制度 《就业促进法》五项制度 一、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责任制度; 包括目标责任和考核检查机制,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 《就业促进法》五项制度 二、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 包括: 1、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2、困难群体就业援助; 3、困难地区的就业援助。 《就业促进法》五项制度 三、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制度; 包括培育和完善: 1、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 2、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3、职业中介管理规范; 4、劳动力调查统计制度和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制度。 《就业促进法》五项制度 四、职业能力开发制度 包括: 1、职业能力开发计划; 2、城乡各类劳动者培训制度; 3、劳动预备制度; 4、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5、培训补贴制度。 《就业促进法》五项制度 五、失业保险和预防制度 包括: 1、失业预警 2、失业预防调控 3、失业保险。 第五节:《就业促进法》十大政策 政策是促进就业的关键内容,是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履行责任的具体体现。 《就业促进法》将经过实践经验检验行之有效的积极就业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并按照促进就业的工作要求规定了政策支持的核心内容,建立起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就业促进法》十大政策 一、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 二、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三、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四、实行有力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 五、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解读 张安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第一章: 《就业促进法》立法背景 第二章:《就业促进法》的有关内容解读 第一章:《就业促进法》立法背景 2007年8月30日通过的,2008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开启了就业促进工作的新时代,就业是民生之本, 《就业促进法》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国的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成就)。城镇新增就业每年平均近千万人。 1、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 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 从根本上讲,我们面临的就是两件事: 一是十三亿人要吃饭,二是八亿人要饭碗。 2、城镇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九五”期间,城镇就业人员---1.0亿 “十五”期间,城镇就业人员---1.8亿 (“十五”期间城镇新增4200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00万) “十一五”期间,城镇就业人员—2.7亿 “十一五”城镇新增劳动力5千万,新增岗位4千万,缺口1千万。 目前城镇有接近一亿人处于不充分就业或就业不稳定状态。 3、农村富余劳动力量大,农民工转移就业规模仍有增长。 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且每年保持5%以上的增长速度,主要是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