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教育简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媒介素养教育简介
一、媒介技术的发展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三、世界媒介素养教育发展概览
1
一、媒介技术的发展
2
媒介发展里程碑的年代
各个媒体年代的总体特征:
想象的年代(体语及口语)
文明的开始(文字)
大规模的复制(印刷)
地球村的到来(电子媒介)
个性化的时代(网络)
为何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3
欧洲的印刷术的社会影响
德国人古登堡于公元1450年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机才从真正意义上掀起了一场传播革命。书籍大幅度减低了成本,读书不再是少数贵族的特权,社会信息传播在两量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推进了后来欧洲的文艺复兴以及工业革命,使得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4
媒介发展规律之一——从缓慢增长到指数加速
施拉姆:如果从人类历史100万年作为一天来计算,那么这“一天”的“一小时”就等于41666年,“一秒钟”就等于11·5年。人类原始语言产生于公元前10万年,相当于这一天的9:33;人类有正式语言在公元前4万年,等于晚上11:00;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相当于晚上11:53,宋朝毕昇创造活字印刷已经是11点59分4秒,1839年发明摄影术已是11点59分53秒,广播1919年的的出现离午夜仅差6秒,到了1936年电视的发明离午夜仅差4·5秒,1945年有了电脑,这时候离午夜仅3秒钟,而卫星,卫星电视以及最新式的传播媒介都是在最后通牒到2秒里发明的。
5
媒介发展规律之二——媒体与权力的结合
“广播总统”罗斯福
“电视总统”肯尼迪
“互联网总统”克林顿
6
马克思预测未来社会有四大特征
以信息和服务业为主
以智力劳动为主
——马克思就设想过,工业就是在一个小房间里操作机器然后指挥整个的生产过程。这个生产过程是没有人的,人离生产过程有一定距离的
社会资源结构以信息和知识为主
居社会中心位置的不再是行政机构,而是科学的组织和决策机构
7
麦克卢汉对媒介的理解:媒介即讯/信息medium is the message
是麦克卢汉对媒介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概括
——媒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 “任何媒介与技术所包含的‘讯息’,即意味着对它们引进人类生活中的尺度、进度、标准的改变。”
-“正是媒介塑造和控制着人际联系与行动的尺度及方式。”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媒介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8
麦克卢汉对媒介的理解: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
——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
——并不留下这么多空白让接受者去填补或完成,要求的参与程度低;
——“热媒介只延伸一种感官,并使之清晰度高”;
——“热媒介排斥”。
冷媒介:
——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要求的参与程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
——“冷媒介包容”。
9
麦克卢汉根据媒介环境描绘的社会形态(一)
人类社会分为三个主要时期:
——口头传播时期(部落社会)
——文字印刷传播时期(脱部落社会)
——电子传播时期(地球村)
10
“地球村”
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得到延伸,以至于能拥抱全球,抹去了我们星球上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11
麦克卢汉根据媒介环境描绘的社会形态(二)
在《理解媒介》中,麦克卢汉绘画了一个以不同的传播方式来区分社会形态的媒介神话学。麦克卢汉曾试图用
——部落社会(口头媒介)
——脱部落文化(文字和印刷媒介
——重返部落文化(电子媒介)
但它对现代“电子乌托邦”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12
二、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
——英国David Buckingham
13
媒体素养
媒体素养指大众能解读媒体、思辨媒体、欣赏媒体.进而利用媒体来发声,重新建立社区的媒体文化品位.并了解公民的传播权利和责任。”此定义是对前面两种传媒素养内涵的又一次升华,即公民对传媒素养有了很好的认知和实践后、可以影响传媒、优化传媒环境,它赋予了公民更高的责任和主动权,真正上升到“‘媒体公民’——有能力加人资讯生产善用媒体并进行公共监督的境界的公民”——的境界。
——台湾政大传播学院媒体素养研究室
14
媒介素养
传媒素养指增进对各种传媒的认识,用批判的态度去接收及分析大众传媒的讯息,能解读讯息背后的意识形态,了解传媒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做个主动的受众,不让传媒牵着鼻子走。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
15
媒介素养的简要定义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体验媒体、解构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