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大学生学习心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 黄河科技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第六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 学习与大学生学习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调适 资料:大学生们的自白 “熬过高三,感觉一身轻松,大学的环境也相对宽松。我是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一下子就忘记了自己是学生。听高年级老乡说,大学课程不难,平时上课听听,最后一个月努把力就过去了。带着这样的心理,我平时上课经常不去,结果大一上学期就挂了两门,连高中最得意的数学也没及格。” “大一下学期新买了电脑,更是成天在宿舍疯狂打游戏,这学期挂了四门。我也曾想过,这样下去怎么办?可是最终没有抵挡住游戏的诱惑。现在回过头想想,是我亲手把自己的生活推向了火坑。我后悔,我恨游戏,更恨我自己。” 二、优化知识结构 (一)知识结构的类型 1、宝塔型知识结构 2、T型知识结构 3、蜘蛛网型知识结构 4、幕帘型知识结构 (二)选准目标优化结构 应遵循原则:1、整体性原则; 2、层次性原则; 3、比例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智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由以上三幅图可以看出: ▲人的智力发展不是单调递增的。0—5岁发展最快;5—10岁仍有很大增长;10—15岁发展速度减慢;14—16岁以后发展成熟;20—34岁为智力发展的高峰;以后慢慢下降,60岁以后迅速下降。 ▲大学生正值智力发展高峰期,要充分发展智力。 2、非智力因素(学习的充分条件) 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其中个性是核心。 动机 │ 情感 — 个性 — 意志 │ 兴趣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起动力、导向、调控、因果的作用,是认识活动的心理倾向性,是学习活动的推动者和调控者。 非智力因素同样会影响学习效果。 ▲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的各基本要素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发挥作用,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要素是各自发挥作用的。 ▲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三)大学生学习的心理运行机制 四、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一)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特点 1、大学生的观察力 (1)观察事物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2)观察事物的敏感性进一步增强; (3)观察事物更趋于系统、全面; (4)观察事物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2、大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的指向性更加主动明确; (2)注意的集中性有了明显提高; (3)注意的品质得到进一步发展。 3、大学生的记忆力 (1)意记忆成为记忆的主流; (2)意义记忆能力得到明显发展; (3)记忆容量大,敏捷性和持久性好。 4、大学生的想象力 (1)想象力更加丰富,涉及领域也日益广泛; (2)有意想象占据主要地位。 5、大学生的思维力 (1)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发展; (2)思维更加敏捷、批判性不断增强; (3)理论思维能力显著提高。 (二)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特点 1、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呈现多元化想象; (2)具有日趋广泛的社会性意义; (3)具有可变性; (4)存在着强弱变化的现象。 2、大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1)学习兴趣的内容更加广泛和丰富; (1)学习兴趣的目标更加明确而稳定; (1)学习兴趣中的间接兴趣占据主导地位。 3、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特点 (1)情绪活动易于心境化 (2)特定情况下的情绪表现具有内向性; (3)情绪易于波动,容易产生激情。 4、大学生的意志特点 (1)自觉性有很大提高,但惰性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2)理智感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薄弱; (3)有勇敢精神,但毅力却相对不足。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树立新的学习观念 (一)学会学习观 (二)全面学习观 (三)自主学习观 (四)创新学习观 (五)终身学习观 三、掌握学习策略 (一)记忆策略 ▲基本策略:复述策略。 使用复述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利用随意记忆和有意记忆;2、排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