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程材料-第六章_钢的热处理课件.ppt

发布:2016-03-24约1.85万字共10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要内容: 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钢的退火与正火 钢的淬火与回火 钢的表面热处理 第五节 钢的淬火与回火   淬火和回火通常属于最终热处理。 一、淬火(Quenching)  1.淬火的定义  淬火是将钢加热至Ac3或Ac1以上一定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冷却下来,以获得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2.淬火的目的  获得马氏体(有时也可以是下贝氏体),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是钢的最重要的热处理工艺。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5 钢的淬火与回火  3.淬火工艺参数 淬火温度  淬火温度,或称淬火加热温度,即是钢的奥氏体化温度。  确定淬火温度的原则:  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  确定淬火温度的依据:  Fe-Fe3C相图。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5 钢的淬火与回火 wC / % 碳钢的淬火温度范围 温度 / ?C Ac1 F+A A+Fe3CⅡ P+Fe3CⅡ F+P P Ac3 Accm A 各类钢淬火温度的确定:  亚共析钢: Ac3 + 30?C~50?C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Ac1 + 30?C~50?C  合金钢: 临界温度以上50?C~100?C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5 钢的淬火与回火 wC / % 碳钢的淬火温度范围 温度 / ?C Ac1 F+A A+Fe3CⅡ P+Fe3CⅡ F+P P Ac3 Accm A 加热时间  加热时间由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组成。  确定加热时间的原则:  保证工件内外温度一致,奥氏体化过程充分,奥氏体均匀细小。  确定加热时间的依据:  通常根据经验公式估算或通过实验确定。 淬火介质   两个方面的问题: 冷却速度大,容易获得马氏体。 冷却速度大,内应力大,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大。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5 钢的淬火与回火 理想淬火介质的冷却曲线 时间 / s Ms A1 温度 / ?C 理想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 当冷却至“鼻尖”温度前冷却较慢,  以充分降低热应力。 在“鼻尖”温度附近具有较大的冷却  能力,避免产生非马氏体组织。 在 Ms 点附近冷却尽量缓慢,以减少  马氏体转变时产生的组织应力。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5 钢的淬火与回火  常用淬火介质: ①水  特点:经济,冷却能力较强,但在Ms点附近冷速过快。  适用范围:碳钢。  盐水:盐或碱的水溶液,高温冷却能力比水强,适用于碳钢。 ②油  特点:低温区(Ms点附近)冷速缓慢,可有效降低变形和开裂倾向,       但高温区冷却能力较低。  适用范围:合金钢。  种类:锭子油、机油、柴油。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5 钢的淬火与回火 (1)单液淬火(Simple Quenching)  操作简单,易实现机械化。用于尺寸不大、形状简单的工件。  淬火后组织:M (2)双液淬火(Double Quenching)  操作复杂,不易掌握。用于形状复杂的高碳钢及尺寸较大的合金钢工件。  淬火后组织:M (3)分级淬火(Broken Quenching)  工艺较复杂。用于尺寸较大、形状复杂的合金钢工件。  淬火后组织:M (4)等温淬火(Isothermal Quenching)  用于形状复杂和要求较高的小工件。  淬火后组织:B下  4.淬火方法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5 钢的淬火与回火 各种淬火方法示意图 时间 / s Ms A1 温度 / ?C ① ② ③ ④  5.钢的淬透性 淬透性(Hardenability)的概念 钢的淬透性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淬透层深度的能力。  简单地讲,淬透性就是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5 钢的淬火与回火 100 75 0 25 50 0 25 100 75 50 30 40 70 60 50 距表面距离 /mm 2 4 6 8 马氏体量? /×100 非马氏体量? /×100 硬度 / HRC 马氏体或非马氏体量 硬度 淬火工件截面上马氏体量与硬度的关系 (wC=0.8%) 淬透性的量度:  淬透性的大小用规定条件下钢淬火后获得的淬硬层的深度表示。  淬硬层深度:由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区域的深度。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淬透性的高低取决于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越高,淬透性越好,反之,淬透性越差。 什么因素影响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C曲线的位置。 C曲线右移,淬火临界冷却速度减小,淬透性提高。  重要结论:   凡是使钢的C曲线向右移的因素,均提高钢的淬透性。   最主要因素:化学成分 除Co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