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六章改好.ppt

发布:2019-11-28约1.74万字共1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塑性是金属的一个重要特性,生产上利用塑性变形对金属进行压力加工成形,如锻造、轧制、拉丝、冲压、挤压等等。塑性变形不仅改变金属材料的外形和尺寸,而且还会引起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如果温度升高会使原子获得足够活动能力,它将自发地恢复到稳定状态。 讨论塑性变形过程实质与规律,对改善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第一节 金属的变形特性 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6-1所示。 拉伸过程与拉伸曲线示意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 不同的金属材料可能有不同类型的应力-应变曲线。 铝、铜及其合金、经热处理的钢材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6-2a所示,其特点是没有明显的屈服平台; 铝青铜和某些奥氏体钢,在断裂前虽也产生一定量的塑性变形,但不形成缩颈(图6-2b); 而某些脆性材料,如淬火状态下的中、高碳钢,灰铸铁等,在拉伸时几乎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即发生断裂(图6-2c)。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 弹性是金属的一种重要特性,弹性变形是塑性变形的先行阶段,而且在塑性变形阶段中还伴生着一定的弹性变形。 金属弹性变形的实质就是金属晶格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弹性畸变。  金属的弹性变形 当未加外力时,晶体内部的原子处于平衡位置,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此时原子间的作用能也最低。当金属受到外力后,其内部原子偏离平衡位置,由于所加的外力未超过原子间的结合力,所以外力与原子间的结合力暂时处于平衡。当外力去除后,在原子间结合力的作用下,原子立即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金属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宏观变形便完全消失,这样的变形就是弹性变形。 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而工程上应用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多晶体,有用多晶体变形与组成它的各个晶粒变形行为有关,为方便起见,首先介绍单晶体塑性变形。 在常温下和低温下金属塑性变形主要通过滑移方式进行,此外还有孪生等其他方式。 (一)滑移带与滑移线 如果将表面抛光的单晶体金属试样进行拉伸,当试样经适量的塑性变形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在抛光的表面上出现许多相互平行的线条,这些线条称为滑移带,如图6-4所示。 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滑移系。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与金属的晶体结构有关,滑移面通常是金属晶体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而滑移方向则是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滑移系。 滑移系表示金属晶体在发生滑移时滑移动作可能采取的空间位向。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金属晶体中的滑移系越多,则滑移时可供采用的空间位向也越多,故该金属的塑性也越好。 各晶体结构的滑移系 体心立方 (b.c.c) 面心立方 (f.c.c) 滑移系数目的实际意义 —判断塑性变形能力 ① 滑移系数目愈多,塑性愈好; ② 滑移系数相同时,滑移方向多者塑性较好 塑性排序:f.c.cb.c.ch.c.p 举例:α-Fe塑性比铜、铝、银、金等面心立方金属差。 滑 移 滑移是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当晶体受力时,并不是所有的滑移系都同时开动,而是由受力状态决定。 晶体中的某个滑移系是否发生滑移,取决于力在滑移面内沿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大小,当分切应力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滑移才能开始,此应力称为临界分切应力,Γk表示。它是使滑移系开动的最小分切应力。 使滑移系开动的最小分切应力τk的影响因素: ① 取决于金属本性. ② 组织敏感参数:金属不纯,变形速度愈大,变形温度愈低, τk愈大。 与τK对应的σ即为σs σs的影响因素: σs=τK/(cosλ· cos φ) ① 与τk有关; ② 与外力取向有关: 如果金属在单纯的切应力作用下滑移,则晶体的取向不会改变。但当任意一个力作用在晶体之上时,总是可以分解为沿滑移方向的分切应力和垂直于滑移面的分正应力。这样,在晶体发生滑移的同时,还将发生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转动。 滑 移 对于滑移系多的立方晶系单晶体来说,起始滑移首先在取向最有利的滑移系中进行,但由于晶体转动的结果,其他滑移系中的分切应力有可能达到足以引起滑移的临界值。 于是滑移过程将在两个或多个滑移系中同时进行或交替地进行。如果外力轴的方向合适,滑移一开始就可以在一个以上的滑移系上同时进行。这种在两个或更多的滑移系上进行的滑移称为多系滑移,简称多滑移。 此时滑移带呈现交叉滑移带。 P154图6.8 (六)滑移的位错机制 1、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