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组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08 CUEB 陈飞 * h1代表某产业纵列逆阵系数的平均值; h2代表全部产业纵列逆阵系数的平均值的平均,Y就是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 Y>1,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Y越大,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越大;反之,亦反。 影响力的计算公式为: 感应度的计算公式是: z1代表某产业横行逆阵系数的平均值; z2代表全部产业横行逆阵系数的平均值的平均; G是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 G>1,说明该产业的感应度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 G越大,说明该产业的感应度越大;反之,亦反。 2010-08 CUEB 陈飞 * 波及效果系数: 式中, Y、G、J分别代表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波及效果系数。J越大,说明该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越强,它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越大。 讨论: 1、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大于l的产业 2、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均小于l的产业 3、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有一个大于1,另一个小于l的产业 2010-08 CUEB 陈飞 * 计算主导产业优选综合指数A 市场占有率0.2、比较劳动生产率0.25、 区位商0.35、波及效果系数0.2 2010-08 CUEB 陈飞 * 几何平均法的计算公式是 式中,X1,X2,X3,X4 分别代表市场占有率、比较劳动生产率、专门化率和波及效果系数。 各个产业部门的主导产业优选指数位居前列的几个产业,就可作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候选者。 问题:一个区域究竟选择几个主导产业合适? 根据区域资源的综合优势度,经济发展的总水平、已有产业结构的层次,各候选产业的类型来确定。 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提出了两条规划产业结构的基准,即“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筱原二准则) A = 4 2010-08 CUEB 陈飞 * 四、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1、地区主导产业的构成 一是已经具有强大生命力并代表区域发展方向的产业,这是地区主导产业的主体部分; 二是目前还有较强的生命力,但技术层次较低的产业; 三是目前还比较幼小但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并且反映区域发展趋势的产业。 2010-08 CUEB 陈飞 * 2、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1)主导产业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建立以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思考:过分突出了主导产业部门的作用,片面专业化发展的不利的后果: 2010-08 CUEB 陈飞 * (3)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 第一,选择先进的技术武装主导产业。 第二,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地区主导产业发展的载体。 第三,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幼小产业进行扶持,为未来时期主导产业的升级和更替做准备。 2010-08 CUEB 陈飞 * (一)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原则 1.选准并优先重点发展主导产业。 2.协调好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 3.积极扶植潜导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转换。 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2010-08 CUEB 陈飞 * 结构导向 逐步建立起自然资源开发与加工制造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直至加工制造业出主导地位 资源导向 建立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资源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 技术导向 区域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产业方向转变,逐步提高高技术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直至占主导地位 1、区域产业结构变动有3种基本导向 2010-08 CUEB 陈飞 * 2、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选择的依据 ①区域自然资源状况及其特点; ②区域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总体水平,包括现有产业结构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③全国区域分工对本区域的要求。 2010-08 CUEB 陈飞 * 六、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机制 1、区域产业结构的自组织机制 就是市场机制,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本身有一种内在的自行调整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促使产业结构由不协调趋于协调,由不合理趋于合理。 这种自行调整的力量主要是价格机制的作用。 2、产业结构的宏观调节机制 是指政府从整个国民经济目标出发,为从总体上及时,有效地协调产业结构所运用的一切宏观经济杠杆,产业政策的有机总和。 2010-08 CUEB 陈飞 * 政府宏观调节机制可以从两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政府以宏观上直接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克服和补足市场机制调整作用的缺陷; 二是政府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市场机制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间接地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2010-08 CUEB 陈飞 * 五、产业结构的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国民经济中的信息部门迅速发展,其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不断增长。这种现象称为产业结构信息化。 信息部门分类 一次信息部门主要从事信息的基础结构,即制造、操作和运用各种信息设备和技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