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5.1 世界的人口说课稿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5.1世界的人口说课稿(新版)商务星球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5.1世界的人口说课稿(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上册5.1世界的人口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世界人口分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意识。
2.增强学生对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探究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可能已经对人口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如家庭、社区等。然而,对于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等地理概念,学生可能还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通常对世界地理充满好奇,愿意探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能集中在有趣的事实和数据上。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和记忆地理概念上存在困难。学习风格上,学生中既有偏好视觉信息的,也有偏好听觉和动手操作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世界人口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复杂的人口统计数据难以理解和记忆;二是难以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联系起来;三是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口行为模式缺乏了解。此外,学生可能对人口问题的敏感性和道德观念尚未成熟,需要教师引导正确看待人口问题。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世界人口的基本概念和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2.设计“人口分布地图”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人口分布空间格局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分布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和空间感知能力。
4.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人口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
5.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口问题的看法,提高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颜色差异,提出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人口分布不均匀?”
-学生初步思考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5.1世界的人口,探索人口分布的原因和特点。”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介绍世界人口的基本概念,如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等。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差异。
-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讲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气候、地形、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如城市化进程、经济因素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所在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并制作简要的人口分布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和绘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收集所在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分析人口分布特点,并撰写简要报告。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人口问题,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知识点梳理
一、人口的基本概念
1.人口数量:指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拥有的总人口数。
2.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人口数量。
3.人口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的速度。
二、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1.人口分布不均匀: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等因素影响。
2.人口集中在某些地区,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
3.人口稀疏地区,如极地、沙漠、高原等。
三、世界人口增长模式
1.传统型: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人口增长率较低。
2.现代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人口增长率较低。
3.转型型:出生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人口增长率逐渐减缓。
四、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1.地理环境:气候、地形、水资源等。
2.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等。
3.文化因素:宗教、习俗等。
五、世界人口迁移
1.原因: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
2.影响因素:政策、交通、通讯等。
3.迁移类型: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六、人口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1.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等。
2.社会影响:城市化、就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