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探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探析[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HCV)与2型糖尿病(DM)具有相关性;方法:HCV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DM的检测用奥林帕斯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调查400例丙肝患者发现有84例患有糖尿病,发生率为21%,(P0.02),高于乙肝患者11.9%,由丙肝导致的肝硬化DM的发生几率是乙肝的3.2倍,结论:丙肝病毒的感染与2型DM具有明确的相关性。
[关键词]丙肝病毒感染;2型DM
肝脏在血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各种导致慢性肝实质损害的慢性肝病均可影响正常的糖代谢,甚至可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病患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自身免疫、铁超负荷和对胰岛B细胞的直接损害、丙型肝炎病毒肝外复制等有关,其中胰岛素抵抗为最主要发病机制。下面对我院住院的900例慢性病毒性疾病患者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与糖尿病具有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其中检测出400例丙肝患者中有84例患有糖尿病,发生率为21%;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下例因素有关: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容易过食和肥胖,从而为2型糖尿的发生创造了条件,2型糖尿病因体内无法有效合成能使血糖值降低的胰岛素而发病,肝脏异常是引发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因此丙肝患者要特别注意不要吃得过饱,以免身体发胖而导致糖尿病。②.外周胰岛素抵抗和肝细胞功能受损是肝硬化中导致糖尿病的2个主要因素,肝硬化患者中许多因素可导致b细胞功能的还原作用,有一些是发展为糖尿病的倾向性因素,如与肝病无关的遗传或环境,其他一些因素(肝和胰岛过量铁沉积、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癌的存在)是肝病依赖的,肝硬化中糖尿病的高发生率是由发病早期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肝病相关因素使b细胞功能受损共同作用的结果①。③.为研究丙肝病毒感染和糖耐量减低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糖耐量试验检测非肝硬化丙肝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糖的有效性和b细胞的分泌,结果丙肝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糖的有效性均降低,丙肝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强;说明正常糖耐量丙肝患者有胰岛素和葡萄糖抵抗、糖耐量减低与丙肝所致肝病的严重程度有关②。④丙肝可以促进糖尿病的发展,其生物学机制尚未明确,我们调查了2001年―2010年8841名20岁以上的成年人,结果8.4%的人有2型糖尿病,2.1%的人丙肝抗体阳性,2型糖尿病发生多的较年长、高体重指数和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在确认前非正规用药的人发生率低.,结果显示40岁以上的丙肝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是同年龄非丙肝患者的3倍以上③。⑤.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NIDDM)与慢性丙肝病毒感染相关,研究结果提示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糖尿病的发生率较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高,并与Child分级和年龄相关,丙肝患者胰岛素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其胰岛素抵抗,急性胰岛素反应结果提示b细胞功能受损,因此丙肝病毒感染与NIDDM具有明确的相关性④。
HCV感染可引起肝脏的慢性疾患,并可引起多系统损伤;HCV与糖代谢的研究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HCV的致病作用,为防治丙肝提供了一定的线索,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 Arao M, Murase K, Kusakabe A, Yoshioka K, Fukuzawa Y, Ishikawa T,Tagaya T, Yamanouchi K, Ichimiya H, Sameshima Gastroenterol 2003;38:355-360.
[2] Mehta SH, Brancati FL, Sulkowski MS, Strathdee SA, Szklo M, ThomasDL. Prevalenc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mong persons with hepatitis C virus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n Intern Med 2000;133:592-599.
[3] Caronia S, Taylor K, Pagliaro L, Carr C, Palazzo U, Petrik J,O’Rahilly S, Shore S, Tom BD, Alexander GJ. Further evidence for an association between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and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infection. Hepatology 1999;30:1059-1063.
[4] Kolarski V, Petrova D, To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