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PrinciplesofPublicArchitecturalDesign
学分:2
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
先修课程:建筑学概论,建筑初步1、2,建筑设计1、2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
授课对象:建筑学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修读学期:第5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建筑学专业必修课,作用在于从理论上对公共建筑设计方法进行系统阐述。本课程讲授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了解并灵活运用建筑设计的相关学科知识,恰当地处理建筑设计中功能要求、技术条件、艺术形象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意识。
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学会寻找公共建筑的共通性和差异性,从而掌握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培养客观的建筑评价体系和方法论。
课程目标2: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观念;合理运用公共建筑和设计的基本原理,发现和分析较为复杂的工程问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指标点2-1.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相关领域的基本原理。
课程目标1
0.6
指标点2-2.能够合理运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领域的基本原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和分析较为复杂的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2
0.4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基本要求:掌握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方法。重难点在于总体环境空间布局和群体建筑组合。
德育要求:学习我国优秀建筑成果案例,培养民族自豪感。
4
集中讲授、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1、2
2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基本要求:学生掌握公共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联系。重难点在于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等方面。
德育要求:团结合作,分工明确
8
集中讲授、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1、2
3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
基本要求:学生掌握公共建筑造型的基本特点,以及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环境的艺术特点。重难点在于形式美规律的掌握和应用
德育要求:学习我国优秀的建筑造型艺术,培养民族自豪感。
4
集中讲授、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1、2
4
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基本要求:学生掌握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重点在建筑和结构、设备的关系,还有经济分析等。以期进行具体设计时达到经济合理的目标。
德育要求:发扬艰苦朴素、经济节约不浪费精神
4
集中讲授、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1、2
5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
基本要求:公共建筑功能较为复杂,在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例如分隔性空间,连续性空间组合,综合性的空间组合等。
德育要求: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6
集中讲授、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1、2
6
公共建筑实例选编
基本要求:通过大量实例的讲解和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公共建筑设计实例,并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公共建筑设计的共性问题。
德育要求:学习我国优秀公共建筑,培养民族自豪感。
6
集中讲授、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1、2
合计
32
四、课程教学方法
集中讲授和互动讨论相结合教学方式。以课堂集中讲授为主使用多媒体、板书、动画演示等教学手段,结合师生互动分析讨论、课后作业、专题研习、答疑等教学方式共同实施。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
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作业、专题研习、课程论文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40%、专题研习成绩占10%、课程论文成绩占50%。
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
序号
教学环节
课程目标1(分值)
课程目标2(分值)
合计
1
平时作业
25
15
40
2
专题研习
5
5
10
3
课程论文
30
20
50
课程目标对应分值
60
40
100
(二)考核与评价标准
1.平时作业考核与评价标准
分值
观测点
90-100分
70-89分
60-69分
0-59分
平时作业
按时完成,9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到位。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识别、分析居住建筑设计相关专业问题。
按时完成,7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较到位。能够较好利用理论知识识别、分析居住建筑设计相关专业问题。
延时完成,6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基本到位。利用理论知识对居住建筑设计相关专业问题有一定的识别和分析。
不交和补交,50%以下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