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0让下属100%执行[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学会使用:
◆ ABC分析法模板
◆ 强化行为的四种方式使用表
◆ 好事受惩现象分析表
◆ 消除负效应应用表
◆ 企业与员工期望和支出对比表
◆ 职责对话步骤模板
◆ 述职报告模板
课前总自检
如果您是一名经理人,请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如果能够正确地回答出问题或者给出判断,请在“是”选项上划“√”,如果不能,请在“否”选项上划“√”。
序号 问题 选项 1 尤其关注解决高能力、低意愿员工的执行力问题 □是 □否 2 认为后果才是对行为的强化性因素 □是 □否 3 对下属的任何积极行为都保持关注,及时给以肯定,而不是视而不见 □是 □否 4 考核时不打人情分,不把最多的关注给那些总是强调自己工作上困难的人,而忽视对工作努力者的关注 □是 □否 5 认为下属只去做会受到奖赏的事,而不是自己希望他做的事,选择下属喜欢的强化因素进行强化 □是 □否 6 适当运用惩戒,对违反企业制度、原则的行为坚决惩戒,但并不滥用,以正强化为主导 □是 □否 7 明白管理其实也是一种交易,能够较好地从最大效益原则出发与员工进行交易 □是 □否 8 能够通过管理使员工按照期望支出劳动 □是 □否 9 能够通过入职培训、职业管理等方法让下属事先知道并接受企业对他的支出条件 □是 □否 10 自己管理的组织内各个岗位都有职位说明书,对各个岗位的职责做出基本的界定 □是 □否 11 让员工通过各种信息、途径了解到组织对他的期望,当下属没有按照期望支出劳动时能够及时指出 □是 □否 12 能够了解下属的需求,并对合理的需求加以满足,对不合理的需求予以消除 □是 □否 13 灵活使用绩效评估,而不是只使用传统的绩效考核来考评下属 □是 □否 14 对自己有正确的角色定位,没有把自己定位为技术员或业务员,明白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所在 □是 □否 15 敢于维护组织的原则,敢于追求组织的目标,不怕得罪别人 □是 □否 在上述15个问题中:
如果您选择“是”的数目11个,说明您在执行力管理上已经十分熟练,明确自己作为经理人的职责,熟练掌握了相关的管理方法。
如果您选择“是”的数目为8~11个,说明您对企业执行力问题的解决虽已经有一定的心得,但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如果您选择“是”的数目8个,则说明您需要赶快学习本课程的内容。
第一讲 行为不等式——ABC分析法
一、执行漏斗——在上司和下属之间
1.上司对下属的期望
在企业中,上司往往对下属抱有以下期望:
( 达成工作目标
( 自动自发
( 没有任何借口
( 超越领导期望
( 追求效率
( 责任
2.员工的想法
员工则常常存在以下想法:
( 不清楚该做什么
( 让做的都做了
( 不清楚做到什么程度
( 以为已经做好了
( 已经尽力了,确实有困难
( 凭什么让我做这么多
( 上司有问题
3.执行漏斗
上司和下属之间经常存在这样一些执行漏斗:
( 不知道或误解
( 力不从心
( 有能力无动作
( 员工认为自己正在按上司的指令做事
( 做了没好处
( 该做的都已经做了
于是,组织中很多目标的实现,以及意图的推行就因此而产生了困难。
4.员工的状态分析
员工通常有以下四种状态:
( 高能力高意愿
( 低能力高意愿
( 高能力低意愿
( 低能力低意愿
高能力高意愿的员工在执行过程中不会有过多问题,低能力低意愿的员工是组织中被淘汰的对象,因此都不需要多做分析。低能力高意愿的员工要通过多种方式,如培训、教练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等,帮助他们提高能力,从而使他们走向高能力高意愿,在组织中发挥管理者希望他发挥的作用。而高能力低意愿的员工往往在企业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也是本课程主要针对的讨论对象。
二、ABC分析法
1.定义
ABC分析法实际上关注的是动机性问题,即某人了解正确行为,能够表现出正确行为,但却不表现正确行为的各种情况。因此使用前首先要判定问题是动机性问题,还是技能性问题。ABC分别指以下含义。
( A:前因,即事情、现象的原因,背景事件。
( B:行为,
指当事人的行为表现。
( C:后果,
事情所带来的后果,以及相关的强化或惩罚因素。
2.思路
传统分析法或思维模式往往是出现了问题再寻找原因。而ABC分析法的思路是:出现了问题,不寻找原因,而是反过来看后果,认为后果才是对行为的强化性因素。
【案例1】
日常生活中的范例
日常生活中常见到有人揉鼻子。A是鼻子痒,B则是揉鼻子,C是鼻子可能会出血、疼痛或是止痒,这其中,揉鼻子后是否止痒才是至关重要的。
开车时要在路上加油。A是油表显示没油,B是加油,C是继续正常行驶,正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