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口才训练十二教师口才.ppt

发布:2018-02-26约9.58千字共7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1.对教育有方通情达理的家长,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就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2.对娇惯溺爱子女的家长 ,态度应该不卑不亢,诚恳中带着刚强,并努力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坦率和对学生家长的尊重,从而增加他们对你的信赖,要用中肯的语气劝导家长懂得爱与严的关系,在指出学生的缺点时尽量用事实来证明以便加强说服力。 3.对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家长,要首先让家长感到你理解他的心意,从而形成良好的谈话气氛,然后可以就教育方式、方法的使用等问题以中肯、委婉的语气同家长交换意见。 4.对放任自流的家长,一定要让他们懂得教育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离开了家庭教育的配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也无法达到完满的效果,让他们 知道教育学生的责任需要家长共同参与。 (二)如何与同事相处 1.以大局为重,多补台少拆台。 2.对待分歧,求大同存小异。 3.对待利益,保持平常心。 4.学会宽容、忍让、道歉。 5.多沟通、多协调、多合作。 6.保持适当距离。 7.尊重对方,恭敬谦虚而不刻意逢迎。 8.对领导敬而远之,踏实工作。 9.受得住委屈、耐得住寂寞、挑得下重担。 实例导引 1.《爱吃的水果》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他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它的颜色、味道是怎么样的? 生:我最喜欢的水果是橙子,它是黄黄的,味道甜甜的,闻起来香香的。 师;好,说得很好。还有哪位同学? 一个学生雀跃着,一边把手举得高高的,一边嘴里嚷嚷着:老师,我!我!我!我来! 师(板起了脸孔):不守规矩的孩子老师是不会喜欢的! 2.《保持水土》 师:同学们,造成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植被遭到破坏。保持水土最有效的方法是植树造林。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爱护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哪天吗? 生:3月12日。 生:老师,为什么定在3月12日啊?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是春天,春天是种树的季节。 生:不对,秋天也可以种啊。那为什么不定在9月12日? 生:我知道,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 生:老师,是吗“ 师:嗯?哦? 生:不是。老师别听他胡说。 …… 师:同学们,是不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这个问题,既然这位同学这么说,他一定有办法证明他的观点。我们请这位同学明天把他看到的材料复印一份带来,大家不就明白了吗?同学,可以吗? 生:老师,我也忘了在哪看的了? 生:老师,你说到底是不是?我们相信你的。 师:这个问题老师也说不准了,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 生:愿意。 师:那么今天就请同学们去查找资料,用实际行动来帮助老师。 (二)为一篇课文设计一个导语和结束语。 提示:注意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来进行设计,选用导语和结束语的类型可灵活掌握。 (三)一位同学在期中考试中作弊,被取消成绩,请你作为班主任老师进行一次家访。假设家长有这种情况:家长是一位暴跳如雷的父亲;家长是一位放任自流的母亲;家长是一位溺爱孙子的老奶奶。请根据上列三种情况,设计三个家访片段。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分析: 经典阅读与背诵 海 燕 高尔基 1.搭桥式提问语 提问之前,教师引发学生回忆已知的知识,再由已知的部分去探求未知部分,在二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把提问语作整体设计,一个问题一个台阶。第一个提问为第二个提问作铺垫,第二个提问又是第一问的发展与延伸。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把握思考问题的方向性与深入化。 2.递进式提问语 《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教师问:“这一自然段用记叙的方法回忆了有关刘和珍的四个典型事件,是哪四个?请同学们紧扣这段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地说说是哪四件事?鲁迅先生选取这些事件来记叙,目的何在呢?”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就是层层深入,一步把学生引导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上来。 3.扩展式提问语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把问题引向多侧面,由此及彼,左右勾连,融会贯通。 4.引疑式提问语 这种提问语的设计,意在让学生于无疑处有疑,使他们思考问题更加深入。 在教《孔乙己》一文时,教师问学生: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姓甚名谁?请回答。学生愣了,因为一掠而过,不认为是问题。经过阅读思考,懂得了: “孔乙己”是绰号,不是姓 “孔” 名“乙己”。孔乙己三字出自旧描红簿,因为他姓孔,别人就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了这个绰号。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姓名都不知道,可想而知这个人物的命运不佳,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学生很快又联想到了同是鲁迅笔下的阿Q、小D等人物,举一反三。 (三)讲解语 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阐述并加以解释的语言。 为了能够准确、清晰、简明、生动地讲解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语言的表述常用比较、分析、列提纲、举数字、引材料、画图表等手段进行解说。 讲解语的表达方式主要表现在叙述、描述、解说、评述等几方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