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及文丘里面罩的应用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呼吸衰竭及吸氧面罩的使用;;呼吸系统的解剖; 一 定义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二 病因;四 临床表现;(
(二)发绀
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SPO2低于90%时,出现口唇、指甲和舌发绀。另外发绀的程度与还原型血红蛋白含量相关,因此红细胞增多者发绀明显,而贫血病人则不明显。;口唇及指甲发绀; (三)精神-神经症状
急性呼衰可迅速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性呼衰随着PaCO2升高,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症状。兴奋症状包括烦躁不安、昼夜颠倒、甚至谵妄。CO2潴留加重时导致肺性脑病,脑病出现抑制症状,表现为表情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嗜睡、甚至昏迷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四)循环系统表现
多数病人出现心动过速,严重缺氧和酸中毒时,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CO2潴留者出现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血压升高;慢性呼衰并发肺心病时可出现体循环淤血等右心衰竭表现。因脑血管扩张,病人常有搏动性头痛。;(五)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严重呼衰时可损害肝、肾功能,并发肺心病时出现尿量减少。部分病人可引起应激性溃疡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Ⅰ型呼吸衰竭
Ⅱ型呼吸衰竭;分类;五、’实验室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 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PaCO250mmHg.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胸部CT 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可协助分析呼衰的原因。
其他检查 尿中可见红细胞、蛋白及管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尿素氮升高;亦可有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钠、低血氯等。
;项目; 六、治疗原则;5、积极处理原发病或诱因
6、保护脑细胞功能
7、并发症的防治
如休克、上消化道岀血等并发症行相应处理
8、休息、营养支持
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低碳水化合物 饮食
;七、护理;(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堵塞可引起通气功能障碍,从而造成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此,及时清除分泌物,保证呼吸通畅,改善呼吸功能,是护理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三)气管插管的护理
1 固定导管,检查其深度距离口腔24—26cm,保持气管插管下端在气管分叉上1-2cm,插入过深,导致一侧肺不张,过浅易使导管拖出,选择合适的牙垫,以利于固定 和吸痰。
2.保持人工气道通畅、湿化,定时给予气道内滴注湿化液、加强气道冲洗、雾化吸入及吸痰.3.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4.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顺序为气管内-口腔-鼻腔,不能用一根吸痰管吸引气管、口鼻腔.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5.监测气囊压力,放气囊前先吸引口腔及咽部的分泌物,每隔4至6小时将气囊放气5分钟,气囊注气后,压力应小于毛细血管灌注压-25cmh2o.6.做好预防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护理.7.气管插管后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血气指标.
;(四)、用药护理
1.抗菌药物应按处方的 浓度在规定 时间内滴入,使用过程中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
2.使用呼吸兴奋剂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低速不易过快,用药后注意 患者神志及呼吸的 变化 ,如出现头痛、恶心、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时要减慢速度并报告医生。
3.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定期检查口腔黏膜有无真菌感染,并做相应处理。
4.纠正低血钾时要严格按处方用药,并了解补钾后血钾等的变化。
;(五)心理和 社会支持
重症呼衰病人面临生死的考验,加上机械通气,进入急救室等应激,他们都有反复的心理反应,又难以/不可能用言语来表达其感受和需要,因此医务人员应充分理解病人主动亲近和关心病人,积极采取语言与非语言 的沟通手段(手势、沟通板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提供必要 的帮助,同时,安排其与家人或朋友的探访,以缓解心理压力,满足其爱与归属等方面的需要,促进康复。;氧疗适应症;缺氧程度判断;氧疗的指征;氧疗的指征;氧疗方式; 氧气疗法之面罩吸氧 -Venturi面罩;;面罩吸氧;普通面罩
储氧面罩
Venturi面罩
储氧气囊面罩;储氧面罩—部分重吸入;储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