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版《中国药典》无菌、洁净室测定.pdf

发布:2017-09-14约3.48万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2 无菌检查的起源 无菌检查的发展历史 无菌检查法的发展宗旨 3 与静脉输液的起源和应用有关 ——1665年,欧洲勃兰登堡候国御医约翰▪西吉斯 蒙德▪埃尔斯霍尔茨发表了 《新灌药法及其方式方 法》 ——1831年,西欧霍乱肆虐,为了拯救在死亡线 上挣扎的病人,苏格兰医生赖特大胆启用静脉输 液疗法,他将大量煮沸过的食盐水静脉输注给霍 乱病人使大部分病人得救。 ——赖特在实践中观察到了输液产生的“注射热”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微生物的发现,人们开始 了输液无菌检查的研究。 4 1925年 直接接种法首先使用在英国。 1932年 英国药典推荐使用直接接种法无菌测试。 1936年 美国药典第十一章首先引用单个培养基的直接接种法。 1950年 美国药典第十六章推荐使用FTG和SB两种培养基分别培养需、厌 气菌和真菌。 1957年 美国FDA和MILLIPORE公司介绍膜过滤法用于抗生素无菌测试。 1963年 英国药典63版收载薄膜过滤法无菌测试。 1965年 美国药典引用薄膜过滤法用于非抑菌性药品的无菌测试。 1971年 欧洲药典第二版公布参照薄膜过滤法无菌测试。 1978年 欧洲药典修订版发行公布推荐使用薄膜过滤法无菌测试。 1988年 美国FDA规定假如第一次无菌检查不符合规定的样品不再复试, 这一批次的药品应报废。排除了药品无菌阳性后再测试的机会。 1998年 英国药典1998版规定无菌检查以一次检出为准,取消复试。 2000年 美国药典24版规定无菌测试以一次检出为准,取消复试。 2005年 通过ICH/PCG的协调各国药典已于2005年完成统一,保持一致。 5 1953版 实验环境仅要求为无菌操作箱以防尘;用一种培养基的直接接种 法,取样量2支/瓶。 1963版 仅收载直接接种法;用三种培养基分别培养细菌和霉菌。 1977版 开始收载简单装置的薄膜过滤法限于抗生素样品。用两种培养基 指明分别培养细菌和霉菌。 1985版 要求实验环境为紫外线灭菌的无菌室;薄膜过滤法限于抗生素 样品;开始收载需、厌气菌培养基(FTG)及霉菌培养基。 1990版 与85年版相同,无发展。 1995版 增加对培养基进行灵敏度检查的要求。 2000版 规定实验环境为100级洁净度。要求全过程防止微生物污染,检 验量从2支/瓶增加为6~11支/瓶;增加50ml以上大容量液体也 应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首次收载全封闭无菌测试技术。 2005版 实验环境增收隔离系统,强调环境洁净度的验证,增加培养基 适用性检查,增加稀释液冲洗液品种;规定优先采用薄膜过滤法; 规定检验方法的验证试验;延长培养时间为14天、取消复试。 2010版 在2005版基础上强调检验的过程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6 逐版发展提高的主要部分:  实验环境、设施的无菌保证  培养基品种及适用性检查要求  检验数量、检验量的增加  检验方法和仪器发展  验证试验要求  培养时间保证受损微生物的生长  结果判断规定  取消复试、及重试的规定 发展宗旨:加强检验的过程控制、提高方法的检出率、 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