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3实验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必修1~3生物实验总结
一、糖的鉴定:
1、原理: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可以产生砖红色沉淀。
2、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
(2)仪器:试管、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3)斐林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 0.05g/mL CuSO4溶液(4-5滴)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条件:隔水加热
3、实验结果分析:
(1)淀粉: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淀粉,则出现蓝色,反之,则没有。
(2)还原性糖: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还原糖,则出现砖红色沉淀,反之,则没有。
二、脂肪的鉴定:
1、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2、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花生种子,花生匀浆
(2)仪器:双面刀片、试管、小量筒、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苏丹III染液、苏丹IV染液
3、实验结果分析: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脂肪,则观察到橘黄色(红色),反之,则没有。
三、蛋白质鉴定:
1、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
2、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豆浆、鲜肝提取液
(2)仪器:试管、试管架、小量筒、滴管
(3)双缩脲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和0.01g/mL CuSO4溶液(3-4滴)
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注意:不需要隔水加热)
3、实验结果分析: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则出现紫色,反之,则没有。
四、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3、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4、实验结果分析: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五、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原理: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催化的。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细胞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条件的改变会不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呢?
2、实验材料用具:试管、过氧化氢溶液、缓冲液( pH5.0 、 pH6.0 、 pH7.0 、pH8.0 ) 酵母菌液。淀粉溶液、唾液、 37℃温水、沸水、冰块、碘液。
(1)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3、实验方法步骤:
4、实验结果分析:说明温度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才最高。
(2)探究酶的活性与pH的关系
1、实验方法步骤:
2、实验结果分析:产生气泡多的试管中酶活性越高。只有在适宜PH条件下酶的活性才最高。
六、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材料用具:新鲜的绿叶(菠菜的绿叶等)。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试管架,研钵,玻璃滤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无水乙醇,层析液(20份在60~90℃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93号汽油也可代用),SiO2和CaCO3。
3、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色素:称取绿叶5g→剪碎置于研钵→放入少许SiO2和CaCO3→加入10mL丙酮→充分研磨→过滤→收集滤液(试管口用面塞塞严)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色素: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层析液的小烧杯中,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4、结果分析: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如下图:
(橙黄色) 最快(溶解度最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