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开展幼儿棋类游戏 提升社会交往能力.doc

发布:2017-06-09约2.6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开展幼儿棋类游戏 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摘要:独生子女家庭的幼儿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总是以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出发,有时会出现抢玩具、做事半途而废、遇到困难就退缩等行为,这些都是欠缺社会性的体现。社会性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合作、帮助、谦让、分享、遵守规则等几个方面。心理学家认为,3―6岁是幼儿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是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可塑性强,5―6岁是幼儿意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而幼儿上大班的时候正处于这一年龄阶段,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大班 自制棋 游戏 社会性 培养 棋?游戏是一种新颖有趣的游戏形式,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训练思维、培养做事细致的好习惯,是发展幼儿社会性交往的重要的途径。而且,棋类游戏还能培养教师勤于反思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让教师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开展各种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里,以“甜瓜生长棋”棋类游戏为例,作一剖析说明 生成背景:“甜瓜生长棋”是在《变变变》这一主题背景下结合班级文化而生成的。这个主题中有一节语言活动《长大是怎么一回事》,这一活动让孩子们对植物的生长有了清楚的认识,而“甜瓜生长棋”这一游戏,是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结合植物生长的特点来玩棋,能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植物的认识 游戏目标:1.喜欢玩;2.学会玩;3.学会合作 观察记录一: 时间2014年3月 观察实录: 终于可以开始下棋了,孩子们兴奋极了,大家都跃跃欲试。“不急,我们可以轮流玩!”我这样安慰孩子们。我从李浩宇小朋友的“身手”可以看出,他很会下棋,而且对此还很熟悉游戏的规则。看到这一情况,我就让浩宇做“管理员”,带领其他的孩子们。“如果有谁走错了,你就教他怎么走?如果有谁不明白的,你就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走,好吗?”浩宇很高兴地答应了。而我也放心地走到别的区域去了。等我在别的区域兜了一圈之后回来,我看见浩宇正在认真地“检查”另外三个小伙伴是否走错,还很有心地给其他几位伙伴介绍为什么这样走的原因,伙伴们也十分愿意去聆听、去尝试、去改正、去接受。我想浩宇真是一个称职的“管理员” 情况分析: 今天是我们班第一次接触“棋类”游戏,活动前,我向孩子们介绍了“甜瓜生长棋棋”的游戏规则。我发现班级里有不少孩子说自己玩过的,但是我还不能确定他们是否真得会下 采取措施: 就拿今天的区域活动来说,四个孩子中只有一到两个孩子是会下“棋”的,教师就应学会放手,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也许这样才是最能让孩子接受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感受谦让,另一方面,也是对能力强的孩子的一种很有效的鼓励及锻炼。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谦让及互相帮助是很有意义的教育点。因此,教师应该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教师不要时刻地去干预他们 观察记录二: 观察实录: 晨间活动时,王思哲小朋友照例和他的好朋友兴高采烈地玩起棋来。刚开始,王思哲在行第一步的时候还算顺利,当行进到第二步时,却多走了一格,几次下来都是这样,和他一起下棋的小朋友也没发现。于是我走过去问他:“思哲,你刚才行棋的时候,跳得对吗?”他看着我,往回撤了几步 分析: 王思哲是个很听话、有点内向的小男孩。平时他爸爸妈妈很忙,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很少。久而久之,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明显不同于同龄的孩子,在幼儿园也很少与老师和小朋友交流。平时,老师就发现他对数的概念理解不是很好,做数学练习时也不是很行,所以导致他在下棋时出现了跳错格,不知道跳几格的一些问题 措施: 1.我在发现了这些问题后,和家长及时进行了交流沟通,让思哲的爸爸妈妈多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多与孩子交流,一起游戏,同时让孩子把棋谱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让他能熟练地行棋 2.每天晨间活动的时候,我对思哲给予了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帮助他看懂骰子上的点数,来解决行棋时走几格。在指导的过程中,我一直用温和的语气和他交谈,他也高高兴兴地接受我的指导和帮助 3.平时,我也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多参与活动,多说话,多交流,并及时表扬他、肯定他,增强他的自信心 反思: 老师要多关注孩子活动中的表现,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挥环境的价值,为孩子提供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特别是还要注意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孩子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孩子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探索、充分表达,获得更有益的经验,以满足他们不断探索的兴趣与生成发展的需求。我园自制的棋,可以2人玩,也可以4人一起玩,但是由于缺乏挑战,所以个别孩子会感到无聊。因此,我想到了提供两个骰子的方法,用做加题的形式来决定棋子走的步数,这样就可以满足部分孩子的需求。当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