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ApoCⅢ检测及临床意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ApoCⅢ检测及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载脂蛋白CⅢ(ApoCⅢ)的检测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ACS患者,选取其中49例单支病变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71例多支病变患者分为多支病变组。再选取同时期的健康人员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ApoCⅢ和血脂。再将120例ACS患者根据其治疗后预后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57)和预后不良组(n=63)。分析比较预后效果与患者血清ApoCⅢ之间的关系。结果:多支病变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CⅢ大于单质病变组及对照组,且单质病变组大于对照组;多支病变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小于单支病变组及对照组,且单质病变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ApoCIII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再将120例ACS患者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
1.2 方法
诊断方法采用Judkins法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标准参考ACC/AHA制定的ACS诊断标准: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中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2]。其中有且只有一主支病变或主要分支狭窄大于50%的诊断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以上任意两支病变)、三支病变或左主干(CM)狭窄≥50%的诊断为多支病变
预后判断:患者接受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6个月有无由于心脑血管类疾病导致患者出现住院、心肌梗死、脑卒中或死亡等事件。有则判定为预后不良,无则判定为预后良好
1.3 观察指标
所有受检人员接受3 d以上清淡饮食后,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手术前,抽取清晨空腹12 h肘静脉血6~10 ml,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再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 CX9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TC、TG、HDL-C、LDL-C和ApoCⅢ。血清ApoCⅢ由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学院实验室检测,TC、TG、HDL-C、LDL-C均由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检验科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见表1
2.2 ?A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ApoCⅢ比较
预后良好组共63例患者,占比52.50%,血清ApoCⅢ为(8.47±3.48)mg/d1;预后不良组共57例患者,占比47.50%,血清ApoCⅢ为(9.23±4.07) mg/d1。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ApoCⅢ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与传统的脂质检测相比,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载脂蛋白是ACS更好的预测因素[6]。ApoCⅢ在肝脏和小肠组织中合成,是构成乳糜微粒(CM)、H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的主要载脂蛋白之一。一方面,ApoCⅢ能有效抑制富含TG脂蛋白残粒的分解清除、肝细胞对CM和VLDL-C的摄取,抑制载脂蛋白B与肝细胞上ApoB/E受体结合。另一方面,ApoCⅢ可刺激VLDL-C合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因子的表达和促进募集单核细胞的活化、粘附,从而使机体直接表现出与血小板不稳定相关的炎症事件。且本文结果亦显示,血清ApoCⅢ与TG、TC呈正相关性,与HDL-C呈负相关性。因此,ApoCⅢ被认为是血脂异常、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关联分子,可做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7-8]。在本研究中,ApoCⅢ比较为多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ApoCⅢ高于预后良好组(P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