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路基地段双块无砟轨道支承层施工技术交底3.9.doc

发布:2016-12-04约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青藏公司代建段) 技术交底记录 交底单位:中铁五局兰新第二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 交底编号: 项目工程名称 2013年无砟轨道 单位工程名称 无砟轨道工程 分部工程名称 路基无砟轨道支承层 交底时间 2013.3.9 接 受 交 底 签 收 情 况 接受单位 接受人 接受人职务 接受时间 备注 技术交底内容 详见附件: 1、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路基段支承层施工技术交底 2、直线路基段无砟轨道横断面图 3、曲线线路基段无砟轨道横断面图(集水井间) 4、曲线线路基段无砟轨道横断面图(集水井处) 5、路基段无砟轨道平纵断面布置图 交底人: 复 核: 审 核: 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 路基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支承层施工 技术交底 编 制 人: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技术负责人: 中国中铁五局兰新第二双线第二项目部 2013年3月9日 路基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支承层施工技术交底 1.编制依据 (1)《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通线【2008】2251-Ⅰ-2) (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 (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4)《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指南》(修改稿)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7)《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 (8)《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 (9)《客运专线250Km/h和350Km/h钢轨检验及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402) (10)《路基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兰乌二线施(轨)09) (11)《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先导段评估实施细则》(工管技〔2011〕35号) (12)《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 (13)《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 2. 编制目的 明确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施工。 适用于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施工。 5.1 施工准备 5.1.1结构物沉降变形评估 无砟轨道施工前由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参加对结构物沉降变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无砟轨道施工。 5.1.2 CPIII控制网复测 1、配置测量设备与测量软件; 2、接收控制桩及成果资料; 3、复测CPIII控制网; 4、评估CPIII成果资料。 5.1.3基床表层复核 竣工测量后,对已验收的路基基床表层进行测量复核,复核基床表层表面的中线高程、路肩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等。 5.2测量放样 在施工前通过CPIII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每隔5.0m放出支承层的边线、中线及每隔单元块的起终点,并根据放样点用钢钎涂上红油漆标上支承层顶面高程位置并挂线。 5.3安装模板 本管段路基段支承层采用模筑法施工。侧模端模均按设计要求加工成定型钢模,模板支撑直接焊接于模板外侧。立模前对模板进行修整、清洁。均匀涂刷脱模剂。模板见接缝采用双面胶密贴止浆。根据放样出的边线,支立两侧模板,模板与基床表层的缝隙采用砂浆封堵。再次测量复核模板位置及高程。待安装模板完成后在模板内侧做好支承层标高控制标记,以保证支承层的顶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中线位置 10 全站仪 2 顶面高程 +2,-5 水准仪 3 内侧宽度 +10,0 尺量 5.4浇筑面洒水湿润 浇筑混凝土前将路基表层表面充分湿润,不得积水,并至少保湿两小时。 5.5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 5.5.1 混凝土的拌制与运输 干硬性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各种原材料检查合格后,按设计配合比拌制砼。砼的坍落度为10~30mm,拌制时间为2~3min。 干硬性混凝土运输采用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汽车在装料前洒水冲洗,保证无泥沙、石块等杂物。为防雨水和暴晒,混合料应采用篷布覆盖,通过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