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k (2)过程与方法
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课时安排 】
1 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备注
【引入新课】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对化学反应中物质质的
变化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个适合任何化学反应的定律:质量守恒
定律。
【教师讲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参加
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新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增加了、减少了还是不变呢?
【演示实验】课本94页实验探究内容探究:下列两个化学反应
前后质量的变化
【学生活动】观察、记录
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现象:
反应表达式: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石灰水的作用: )
现象:
反应表达式:
【讨论与思考】 是不是所有的反应都具备相同的实验结果呢?两个实验所得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人们经过许多年,选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做了无数次的实验发现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因此把它作为了一条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师生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
【教师讲解】我们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定律研究的内容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它物理量;
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质量,不是物质的体积、密度分子数之和。
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板书】2.深刻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只对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而已;
定律研究的内容是指质量总和,不能推广到其它物理量;
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提问】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
成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呢?
【教师讲解】以电解水为例分析。
【学生活动】书写电解水的化学表达式。
【教师讲解】画出水电解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分析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
【师生总结】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教师扩展】这些原子在数量、种类、质量上的守恒必然导致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物质在质量上存在着守恒关系。
【板书】3.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根本原因:
原子三不变(种类、数目、质量)→元素两不变(种类、质量)→物质总质量不变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中所隐含的“六个一定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师生总结】
(1)“六个一定不变”:①元素种类;②元素质量;③物质的总质量; ④原子种类;⑤原子数目;⑥原子质量。
(2)“两个一定改变”:①物质种类;②分子种类(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两个可能改变”:①分子总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②
元素的化合价。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
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学生回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并分析质量增加减少的原因。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难点
【课堂练习】略
【布置作业】P104的1、2、3、4题
【板书设计】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演示实验】1.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
现象:产生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