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课练34求索真理的历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练34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6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工,确保实现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回答1~2题。
1.会议指出,经全国人大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务院及各部门全年工作的“蓝图”。施政之要贵在实干,必须勤勉尽责抓好落实,不折不扣达到目标。这是因为( )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目的
A. B. C. D.
2.会议强调,要密切跟踪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加强预调微调,做好政策储备,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这表明( )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重视量变,防止事物向不利方面转化 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A. B. C. D.
3.石家庄是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之一。“智慧城市”的创建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最终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智慧城市”的创建说明( )
A.实践具有能动性 B.实践具有反复性
C.实践具有无限性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4.毛泽东曾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下列诗句与上述观点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 B. C. D.
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撰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调研工作,从实践观点看,是因为 ( )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无限反复的过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 B. C. D.
6.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下列说法与此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心动不如行动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A. B. C. D.
7.WiFi依赖无线电波传输,设备效率不高,且存在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提出了一种叫“LiFi”的新型网络信号传输方式,利用丰富、廉价的光线来无线传输数字信息,获得了更快更安全的传输效果。这表明 ( )
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 人们观念中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 真理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人类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A. B. C. D.
8.寒冷真会导致关节炎吗?央视科普节目《是真的吗》结合志愿者的参与体验,最终得出关节炎是一种因增龄、肥胖、劳损等诸多因素引起的退行性病变的科学结论。这说明( )
A.人的认识都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D.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过程来说的
9.纵观我国经济建设历程可知,60余年的不断探索中,我们党对市场的认识经历了市场和计划相对立、计划与市场相辅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和最终确认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四个阶段。这一认识过程( )
是一个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 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是一个不断接近终极真理的过程 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 B. C. D.
10.古人认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人们以“螟蛉”比喻义子。后来人们发现: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其身上产卵。原来螟蛉并非义子,而是被用作蜾蠃后代的食物。这表明( )
真理性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实践中获取的认识具有真理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 B. C. D.
11.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进一步证实了 ( )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