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基本概念
系统:对具有化学反应的热力系统而言,此时的系统是指参与化学反应物质的总和,在化学热力学中也称为物系。
理论空气量:保证可燃成分完全燃烧所需的最小空气量。
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量m与理论空气量的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或称空气过剩系数),用符号α表示。
空气燃料比:燃烧或气化时空气量与燃料量的比值称为空气燃料比(或称空燃比),用AF表示。
燃料空气比:将燃料量与空气量的比值称为燃料空气比(或称燃空比),用FA表示。
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反应热效应:在反应过程中,系统不做有用功,生成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等时系统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热效应,或简称热效应。
标准反应热效应:当系统在标准状态下进行定温化学反应,或反应前后系统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温度均为298K,又不产生有用功,则此时的反应热称为标准反应热效应,又简称标准热效应。
热料的热值: 燃料在完全燃烧过程中所能释放出的热能称为燃料的热值,也称为的发热量或燃烧热。标准状态下的热值称为标准热值(标准燃烧热)。燃料热值在数值上与反应热效应相等,但符号相反,热效应为负值,热值为正值。
盖斯定律: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途径无关,不管这个化学反应过程是通过一个阶段完成,或经过几个阶段完成,只要反应前系统的状态与反应后系统的状态相同,那么它们的反应热效应必然相等。
生成焓:生成反应中,生成1kmol的化合物的反应热效应称为该化合物的生成焓,用符号表示,其单位是kJ/kmol。
标准生成焓:如生成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进行,则所测得的标准反应热效应称为标准生成焓,用符号来表示,其单位是kJ/kmol。
理论燃烧温度:燃料如在绝热条件下进行完全燃烧,则可以得到最高的燃烧温度,称为理论燃烧温度。
热力学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凝聚系统(即固体和液体),在可逆定温过程中熵的变化等于零。
2.重要公式
过量空气系数:
式中n,n0——实际空气量及理论空气量的摩尔数。
闭口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Q=(U2-U1)+W=(U2-U1)+Wex+Wa
或
Q=(Up-UR)+W=(Up-UR)+Wex+Wa
式中 Q ——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称为反应热。反应热Q的符号仍和以前一样,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U2=Up——化学反应系统中生成物的总内能,即指化学反应所有生成物的内能总和,U2=Up=∑npup,np指某一种生成物的摩尔数,up是指某一种生成物的摩尔内能;
U1=UR——化学反应系统中反应物的总内能,指参与化学反应所有反应物内能的总和,即U1=UR=∑nRuR,nR指某一种反应物的摩尔数,uR是指某一种反应物的摩尔内能;
W——化学反应系统与外界交换的总功。总功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系统容积变化所做的膨胀功Wex;另一部分是系统所做的有用功Wa,如燃料电池中产生的电能等。因此,总功W=Wex+wa。
开口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式中Q和Wt分别为开口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反应热和技术功,和分别为反应前后进出系统的总焓。
生成焓计算式:
=+
任意温度下反应热计算式:
Q=-
或 Q=-
=[+]-[+]
式中 ——全部生成物在标准压力及T下的生成焓(kJ);
——全部反应物在标准压力及T下的生成焓(kJ);
——系统中某一种生成物由298K变化到T时,1kmol物理焓的变化(kJ/kmol);
——系统中某一种反应物由298K变化到T时,1kmol物理焓的变化(kJ/kmol);
非定温下反应热计算式:
Q=-
=[+]-[+]
式中 ——系统中某一生成物温度为T2时,1kmol的生成焓(kJ/kmol);
——系统中某一生成物温度为T1时,1kmol的生成焓(kJ/kmol);
——系统中某一种生成物由298K变化到T2时,1kmol的物理焓的变化(kJ/kmol);
——系统中某一种反应物由298K变化到T1时,1kmol的物理焓的变化(kJ/kmol)。
理论燃烧温度计算式:
=-
化学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
式中、、、表示在化学平衡时各种气态物质的分压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