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开发性金融指导下的信用担保实务研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开发性金融指导下的信用担保实务研究 浏阳市金信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孙壮志 MBA,CPA 提 纲 行业本质探讨 商业模式创新 规模化经营探索 金信担保简介 指由专业机构面向社会提供的制度化的保证 由专门机构提供的担保(大数模型),而不是一般法 人、自然人提供的担保(0-1模型) 这种担保是制度化的担保 是面向社会提供的担保。是开放式的,而非封闭式的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用中介服务,本质上属于金融服务的范畴,同时又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用增级功能 担保使债权获得了债务人和保证人的双重信用保证,由此增加了债权受偿机会。 信用担保客观上对企业信用起到了“增级”作用。 ■ 凭什么相信担保机构? 信用放大功能(具有经济杠杆的属性) 担保从法律和经济责任上具有或然性,担保人实际承担担保责任有一个不确定的概率 ■ 放大5 – 10倍的含意 企业自身的原因 ① 中小企业不善于充分利用各种融资工具 对融资的认识:眼界较狭窄、其他工具风险的担心。 ②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高、风险大 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频率高,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透明 问题;可用于抵押和担保的资产少,抗击外部冲击的能力弱, 缺乏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融资环境方面的原因 ① 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② 间接融资体系中的问题(中小企业发展策略和银行贷款条件的矛盾) ③ 直接融资体系中的问题 价值认同理论 担保信用是基于物权的偿债能力 物权获取一对一的权利并不难,难的是获得倍数的权利 倍数权利的获得,决定因素是保持物的赔偿能力,而不出现被担保债权的失落或边缘化。始终保持物的充分价值,基本的条件是控制赔偿风险 控制风险的能力要得到被担保债权人(银行)的认同,放大生成的担保权利,就是担保机构创造的金融资产 认同价值具体体现在:价格与数量 ■ 担保体系是一种金融基础设施 风险汇聚理论 依据大数法则和中心极限定理:当代偿损失是独立的时候,通过汇聚安排可以抑制风险 保费对自留风险的覆盖,本质上是转嫁给其他未出风险的受保企业 ■ 类似保险,强调规模化经营 ■ 担保与保险的区别: 担保机构所面临的风险发生机制具有很强的主观因素 保险业经营的风险是客观的,可预期的风险 风险转嫁理论 信用担保的本质是将被担保的经济主体的风险责任承接过来 但信用担保的重要特征是收益与风险不对称,以相对固定的收益承担不确定的风险 担保机构也应将风险转嫁给其他人,否则,风险集中就可能危及担保机构的生存 转嫁风险并不是克服风险、消除风险,因此,担保机构必须把握认识风险的能力,善于控制风险的出现,有效化解已出现的风险 提 纲 行业本质探讨 商业模式创新 规模经营探索 金信担保简介 认同价值体现在:贷款数量的增加 红、黄、绿交通灯原理,两种类型的客户 担保机构与银行相比,其优势何在?专业化、混业经营 “4S”店理论(或虚拟支行) 风险承担、开发营销、业务管理、客户服务 我们认为:目前金融业的发展已经要求担保业逐步摆脱粗放式 的经营,摆脱担保机构仍然高度依靠赚取担保费收入的“高风险、 高耗能”型增长方式。从业务导向向客户导向转型。 提 纲 行业本质探讨 商业模式创新 规模经营探索 金信担保简介 开发模式升级 单个企业 多个企业 产业集群 简单信贷 产业整合 单处理 批处理 金融社会化 强调“一对一”的把控,复制大企业信贷模式 “打捆”文化雏形 参与企业承担较高风险 规划先行、信用建设、融资推动 互助担保、产业整合、产业集群 平台如何构建 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牵头,吸引关联企业 平台如何运作 公司化运作 专业担保机构与互助担保基金的结合 风险控制与监管:举报和排斥机制 银、保如何互动 信息联网、标准统一、风险共担、利益让渡 政府如何监管 业务考核、风险锁定 政策如何扶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