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观察性研究方法设计及实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光是事件,可能遗传因素起决定作用 * 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原则 随机原则 重复原则 盲法原则 均衡原则 问题 该研究满足了几项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偏倚 选择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 问题 该研究存在哪些偏倚? 参考问题(1) 在产前发生了精神问题的人,在产后如果也发生精神问题该如何计算? 数据显示,在分娩组和流产组在生产之前的发病密度分别是:3.9和14.6,而怀孕组是8.2,这是否说明各组之间女性在性格特质上本身就不同; 采用产前的平均值做对照,分别与产后的每个月份比较,可能构成混杂,因为对于正常分娩组而言,产前9个月都是在怀孕期,而对于流产组最多只有产前三个月在怀孕期,这可能导致心理和社会角色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 因为研究数据时来自于住院和门诊记录,而不同的性格对精神问题就诊的概率也不同;尤其是流产组的个体在流产之后可能对自身的健康关注程度低而降低精神问题的就诊率; 参考问题(2) 对于病情较轻的精神问题可能不就诊,这可能导致偏倚存在; 在丹麦,12周以前人工流产是合法的,但是12周以后要人工流产必须是因为医学原因或获得批准,因此可能因为在12周以前进行人工流产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反而降低了精神问题的发生;因此该研究结果外推受到影响; 入选条件:until death, until emigration,这两种情况可能构成降低产后的发病风险; 改进设计 实验组:人工流产 对照组1:自然流产 对照组2:继续怀孕; 设计的优点: 匹配条件:年龄、孕周和经济条件;(可以降低因为年龄、孕周和社会地位带来的可能混杂) 人工流产和自然流产都是妊娠终止,激素带来的变化在两组之间是可比的; 设计的缺点: 可能低估人工流产导致的精神问题的风险; Thank You! i级预防,注射疫苗 2级预防是筛检高危因素 3级预防是预防再次发病 * * * * * * * * * * * * * * 历史性队列研究 * 设计方式是一个自身前后对照,原来没有病,后来有病了 * calendar period:要考虑时代变迁,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不同带来的影响。 * * * * It is more precise because it includes the time at risk in the denominator. The incidence rate is the number of new cases divided by the total number of person time observed 发病密度 生产前9个月与生产以后做比较,为什么时间隔的那么长,理论上是越接近生产,越抑郁 给出生产的,为了说明他的数据比较全面,主要为说明流产前后有什么精神影响。流产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 真实性好,创新性不一定好 * * 社会背景,到底是不是去不去流产这个问题很纠结 结婚没有结婚 流产的只怀了3个月,而生产的怀了10个月,本身无法比较 * 重复指的是样本量 盲法是为了消除偏移,沾染,测量(样本的选择, 均衡 * 对照 ,重复, 不能满足均衡 人群进行了前后对照,而个体无法进行前后对照 * 因果关系清楚(符合时间顺序) 资料可靠(实时记录数据) 论证强度高(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 省时省力省钱(不需要收集典型cohort研究那么多样本量) 适合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病例--队列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背 景: 1994年Piegorseh、Begs等提出 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交互作用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效率费用 病例-病例研究 应用前提条件: 在正常人群中基因型与环境暴露各自独立发生 所研究疾病为罕见病(此时可用OR来估计RR值) 研究示意图 单纯病例研究 环境暴露 基因型 病人 + - + - + - OR=ad/bc 当ORge1时, 有正相乘模型交互作用 当ORge=1时, 无相乘模型交互作用 当ORge1时, 有负相乘模型交互作用 E+ E- G- G+ b a d c 环境暴露与基因型 观察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是加入研究时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一群人,根据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病因或暴露程度而划分为不同组别(队列),随访观察不同组别结局。 暴露组的率未暴露组的率,则可认为暴露与疾病存在联系,可能是因果联系。 N 目标人群 代表性 样本 Y E ē 时间顺序 暴露 结局 Y N 队列研究的类型 根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的时间: 固定队列 动态队列 根据研究设计的时间点: 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历史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 cohort study) 双向性队列研究(ambisp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