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系统维护与管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系统维护与管理
???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以下内容: ????1、 系统维护的内容与维护的管理????2、 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因素及安全措施????3、 系统监理的主要措施????4、 系统审计的主要方法
???识记: ????一、 系统维护的内容????二、 系统维护的类型????三、 系统维护的管理????四、 什么是系统的可靠性????五、 系统的安全性????六、 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因素及安全措施????七、 系统监理的类型????八、 系统审计的主要方法
???应用:
论述系统维护的重要意义管理信息系统交付使用以后,研制工作即告结束。但是信息系统不同于其他产品,它不是一劳永逸的最终产品。在它的运行过程中,还有大量运行管理、维护和评价的工作要做。本章讨论系统维护、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系统监理与审计、系统的评价。
第一节 系统维护
交付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样品即产品的特点。它不像其他工业产品,可以先生产一个样品,经过试验、改进再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它需要在使用中不断完善。一方面,精心设计、精心实施、经过调试的系统,也难免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或者有的地方效率还可提高,或者使用不够方便,甚至还有错误。这些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暴露。另一方面,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信息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信息系统只有适应这些要求才能生存下去。因此,系统的维护是系统生存的重要条件。20年来,系统维护的成本逐年增加现在,在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2/3以上的经费用在维护上。从人力资源的分布看,现在世界上90%的软件人员在从事系统的维护工作,开发新系统的人员仅占10%。这些统计数字说明系统维护任务是十分繁重的。重开发、轻维护是造成我国信息系统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原因之一。
一、维护的内容
系统维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程序的维护
在系统维护阶段,会有一部分程序需要改动。根据运行记录,发现程序的错误,这时需要改正;或者随着用户对系统的熟悉,用户有更高的要求,部分程序需要改进;或者环境发生变化,部分程序需要修改。
2、数据文件的维护
业务发生了变化,从而需要建立新文件,或者对现有文件的结构进行修改。
3、代码的维护
随着环境的变化,旧的代码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造,制定新的代码或修改旧的代码体系。代码维护的困难主要是新代码的贯彻,因此各个部门要有专人负责代码管理。
4、机器、设备的维护
包括机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一旦发生小故障,要有专人进行修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维护的类型
依据信息系统需要维护的原因不同,系统维护工作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更正性维护
这是指由于发现系统中的错误而引起的维护。工作内容包括诊断问题与改正错误。
2、适应性维护
这是指为了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增加或修改系统部分功能的维护工作。例如,新的硬件系统问世,操作系统版本更新,应用范围扩大。为适应这些变化,信息系统需要进行维护。
3、完善性维护
这是指为了改善系统功能或应用户的需要而增加新的功能的维护工作。系统经过一个时期的运行之后,某些地方效率需要提高,或者使用的方便性还可以提高,或者需要增加某些安全措施,等等。这类维护工作占维护工作的绝大部分。
4、预防性维护
这是主动性的预防措施。对一些使用寿命较长,目前尚能正常运行,但可能要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维护,以适应将来的修改或调整。例如将专用报表功能改成通用报表生成功能,以适应将来报表格式的变化。
四类维护工作所占的比例如图9.1所示。
图9.1 各类维护工作的比例
三、 系统维护的管理
系统的修改,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程序、文件、代码的局部修改,都可能影响系统的其他部分。因此,系统的修改必须通过一定的批准手续。通常对系统的修改应执行以下步骤:
1、提出修改要求
操作人员或业务领导用书面形式向主管人员提出对某项工作的修改要求。这种修改要求不能直接向程序员提出。
2、领导批准
系统主管人员进行一定调查后,根据系统的情况和工作人员的情况,考虑这种修改是否必要、是否可行,做出是否修改、何时修改的答复。
3、分配任务
系统主管人员若认为要进行修改,则向有关的维护人员下达任务,说明修改的内容、要求、期限。
4、验收成果
系统主管人员对修改部分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将修改的部分嵌入系统,取代旧的部分。
5、登录修改情况
登记所做的修改,作为新的版本通报用户和操作人员,指明新的功能和修改的地方。
某些重大的修改,可以看作一个小系统的开发项目,因此,要求按系统开发的步骤进行。
第二节 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衡量信息系统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现代信息系统所处的环境复杂,硬件更新换代快,软件日趋庞大,信息资源集中,各种信息网络使信息流动更为频繁。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把人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