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案6.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邓稼先》教案
章、节 第三单元 课时 第 2 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
4.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家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重点
难点 1.研究文章的句式变化及其作用。
2.学习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一、复习导入:新的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深刻而伟大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制。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研讨课文
2、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讨论明确: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3、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明确: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
4、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1)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2)“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三、找出文中用到的修辞方法,归纳语言特色
1、引用:第五部分中的《吊古战场文》及五四歌曲。
歌词和诗文都是整齐规章的语句,读来朗朗上口。
2、对比: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本文语言多处用到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此外,运用长句和短句的配合,读来朗朗上口,整齐紧凑,有音乐的跳跃感,蕴含着深厚的感情,短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句与短句配合,上下句语言形式相同,词语变化读来节奏明快,使人感到对邓稼先的赞美如长河流水,绵延不断,又如长江巨浪,汹涌澎湃。
四、质疑问难
找出文中你所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先小组合作探讨,组内无法解决的,再在班级探讨,教师可在旁点拨协助。
五、品读精典语句
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十分精彩的词语、句子或片段,读一读,再品一品究竟好在哪里。
2、组内品读赏析
3、派代表在全班发言,品读经典语句。
六、说话训练
1、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围绕“爱国、奉献、纯朴忠厚等谈)
2、 对邓稼先的照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提示: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神州五号”飞天成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飞天梦圆,面对早已长眠于地下的邓稼先,我们应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的热情)
七、形成性测试
1、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时间?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准确的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它最早是用来评价谁是,你还能举出类似精神的人物吗?
3、我国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以外,还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资料,与同学交流,并整理归纳。
教师总结:我们用两节课时间研讨了这篇回忆性传记。作者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而真实的记录了邓稼先一生的典型事迹。文章构思巧妙,逻辑严密,将零散的事件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共同体现了邓稼先为国家科研献身的伟大主题,表达作者融爱国情与悼友情于一体的深厚情感。文章记录的是一位伟大的英魂,我们的新中国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有他不朽的贡献,国家现在国防科技的飞跃发展有他的功绩,他的献身精神,他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同学们,我们的国家还不算最强大,我们的国防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中国人热爱和平,但不怕强权,让我们树立起远大理想,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的进步努力学习,奋斗不息!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