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4-2015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解析.doc

发布:2017-03-26约4.5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台创新高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生物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各项中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A.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全是高茎 B.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茎和矮茎 C.高茎豌豆自交后代有高茎和矮茎 D.矮茎豌豆自交后代全是矮茎 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含有等位基因的成对的两条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3.动物卵巢中有10个卵原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可以形成的卵细胞和极体是( ) A.10个卵细胞和10个极体 B.10个卵细胞和40个极体 C.40个卵细胞和40个极体 D.10个卵细胞和30个极体 4.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5.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鸟嘌呤含量A. 40% B.30% C. 20% D.70% 6.“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 ) A.稳定性    B.特异性   C.多样性    D.可变性 7.如图所示,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人工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就是A、B、C、D中的 ( ) 8.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 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9.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 ①少无毒R型 ②多无毒R型 ③少有毒S型 ④多有毒S型 A.①④ B.②③ C.③ D.①③ 10.组成核酸的单位“ ”它的全称是( ) A.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 B.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C.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胸腺嘧啶核糖核酸 11.DNA复制所需的基本条件是 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RNA、DNA、ATP和酶 C.模板、温度、能量和酶 D.DNA、脱氧核糖、能量和酶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A+G)/(T+C)=m,乙DNA分子中一条单链中的 (A+T)/(G+C)=n,分别求甲、乙两DNA分子中各自的另一条链中对应的碱基比例分别为( ) A.m、1/n    B.1/m、n    C.m、1      D.1、n 14. 单倍体育种与常规的杂交育种相比,主要优点是( ) A.获得纯种显性后代 B.缩短育种年限 C.无需对植物进行栽培 D.产量明显提高 15. DNA分子的特异性是指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含有( ) A.特定的碱基种类 B.特定的核苷酸种类 C.特定的核苷酸数目 D.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 16.将一个被15 N标记的DNA分子放人到含14 N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连续复制2代,则子代DNA分子中含有15 N标记的DNA分子数是( ) A .0 B.2 C.4 D.6 17.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中的一个时期示意图,该细胞的名称是( ) A.精原细胞 B.卵原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18.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是( ) 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C.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19.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