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doc

发布:2023-08-09约6.8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2 1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2 1.1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2 2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3 2.1在施工模拟中的运用 3 结束语 5 文2: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5 1 引言 5 2 BIM技术概述 5 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6 3.1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 6 3.2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6 3.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8 4 BIM技术在运营维护过程中的应用 9 5 结束语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正文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文1: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1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1.1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施工质量,促进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提升,必须保证各个预制构件之间能够有效链接。在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预制构件,可以采用螺栓进行有效链接,这样有利于提高预制构件的连接精度。与此同时,在进行预制构件安装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在下层板预留插筋,然后再伸入内墙预制预留板螺栓孔。在预制构件安装环节,首先需要将水泥浆液灌入螺栓孔中,然后再采用螺栓进行固定链接,这样才能够将剪力墙与其他构件进行有效连接,使其能够形成有效整体。除此以外,在预制构件施工中,在整体结构的中心位置需要设置剪力墙连接螺栓,为后续施工提供便利,提高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2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①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是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用技术,在预制叠合板安装过程中,应该将预制叠合板与作业层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cm以上,结合施工要求确定叠合板的安装方向,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叠合板的安装方向进行调整,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问题。在预制吊板安装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叠合板造成损坏或者材料浪费,应该对叠合板加强保护,保证其安装质量。②合理选择预制吊板安装施工方式,具体而言,可以采用模数化吊装方式,保证吊装紧密度。③在进行叠合板安装施工过程中,在叠合板底部位置应该设置临时支架,从而起到稳固作用,当吊装施工完成后,即可拆除临时支架。④在进行双层结构安装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综合考虑工程实际情况设置双层支架。当上一层叠合楼板结构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然后进行淋水养护,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当混凝土强度达到75%左右,即可拆除下一层支架,保证施工质量。 2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2.1在施工模拟中的运用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前,可以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以便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此,还要运用BIM技术进行BIM模型的构建,并对相关构件的具体参数进行技术处理,以便对现有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合理模拟。比如,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吊装方案进行施工模拟。运用BIM技术,可以利用准确、生动的施工模拟动画进行施工工艺流程的表达,并在模拟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制定改进方案,从而为后续吊装施工提供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塔吊旋转半径范围、运输路线规划等多种因素,需确保各因素能够与其他施工环节相互联系,以确保构件装配质量。而运用BIM技术进行场地模型的构建,并对施工计划与实际现场施工信息进行分析,则能完成吊装路线的合理规划,同时确认塔吊旋转半径范围,进而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在实际模拟施工过程时,可以使用NAVISWORKS2015软件,并结合建筑结构模型、场地模型和施工计划,得到具有时间属性的施工模拟动画,以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对施工工序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并掌握各种施工细节。采取该种方法对标准层各预制构件和施工环节进行模拟,则能找到施工方案存在的缺陷,并对现有方案进行改进。 2.2在构件制造中的运用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构件生产管理。运用BIM技术,可以利用其中心数据库存放工程建造生命周期数据,并实现构件编码设定。在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还要从中心数据库完成构件相关数据的读取,以获得构件生产的基本信息。同时,运用BIM技术也能将构件生产的质量检测信息和生产过程信息等信息记录下来,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为施工人员提供这些数据。结合构件的重量和安装位置等具体信息,施工人员则能更好的施工。在实际生产中,为运用BIM技术完成构件信息的采集和追踪,还要在各构件中完成RFID芯片安装,并确保芯片与构件有相同的编码,然后利用读写设备完成构件信息的采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