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与急性肝损伤相关研究进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细胞因子与急性肝损伤相关研究进展
徐晓梅1,李杰2
山东临沂市中医医院脾胃二科276002;山东临沂市中医医院脾胃三科276002
【摘 要】随着对肝脏疾病和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发现,众多细胞因子参与了肝损伤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本文就细胞因子与急性肝损伤的相关研究加以综述。
【关键词】细胞因子;急性;肝损伤
【Abstract】Many cytokin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ver inflammatory injury.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roles of cytokines in acute liver injury..
【KeyWords】cytokine; acute; liver injury
引言
肝脏是细胞因子的主要产生器官和储存器官,在急性肝脏损伤中众多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于组织细胞,参与了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探讨了解细胞因子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对于阐释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意义重大。
1细胞因子概念与分类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系统细胞以及其他类型细胞主动分泌的一类小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质,是免疫系统细胞间,以及免疫系统细胞与其他类型细胞间联络的核心,分为抗炎因子(包括IL-2、IL-4、IL-10、IL-13、脂连素、TGF-beta;、IL-1受体抗体等)和促炎因子(包括TNF-alpha;、IL-1、IL-6、IL-8、IL-12、IFN-gamma;、CSF等)。
2细胞因子与急性肝损伤
2.1细胞因子与缺血再灌注性肝损伤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指肝脏组织缺血一段时间后血流重新恢复,损伤却进一步加重的现象。常见于失血性休克,肝脏严重创伤手术,肝脏肿瘤切除,肝移植等临床情况。肝脏的缺血可加速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的释放,并进一步导致肝脏微循环血管的闭塞,而再灌注损伤主要是以促炎因子的转录激活作用于窦状内皮细胞和中心粒细胞造成毛细血管网的闭塞,致再灌注时血供无法恢复,并同时引起白细胞局部聚集,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引起组织的直接损害,进一步释放氧自由基和朊酶,最终使肝脏功能受损,在I/R损伤中许多细胞因子都在其中发挥作用。
2.1.1趋化性细胞因子:由8~1OKDa小分子量蛋白质所组成的细胞因子超家族,主要成员包括IL-8、MIP-2和MCP-1等。
由趋化性细胞因子介导的缺血再灌注是肝损伤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研究发现:肝叶切除患者肝门阻断末和术后第1天血浆IL-8含量较术前增加,术后第3天恢复至术前水平;Andrea等研究发现,原位肝移植的病人血清中IL-8在肝再灌注后升高明显,并且持续高水平的IL-8提示术后移植肝功能不全。趋化性细胞因子参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主要有:趋化中性粒细胞在肝及远隔器官中的聚集,使其黏附到内皮细胞表面并穿过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捕获、聚集和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多种蛋白酶和氧自由基介导肝组织损伤。
2.1.2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大剂量可引起恶液质,又称恶液质素。
有研究发现:肝叶切除患者肝门阻断末和术后第1天血浆TNF-alpha;含量较术前增加,术后第3天恢复至术前水平。TNF-alpha;被认为是I/R损伤的关键因子,其可能机制有:(1)介导脂类介质及其他多肽介质的产生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2)TNF-alpha;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内自由基的产生,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杀细胞效应;(3)激活中性粒细胞增其吞噬活性,活化单核巨噬细胞促其细胞毒性,引发组织炎性浸润和损害;(4)促进炎性细胞对肝窦状隙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损伤,并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凝活性,影响肝脏微循环。TNF-alpha;在肝脏的I/R损伤中扮演双重角色:不但诱导肝脏细胞及内皮窦状细胞的损伤,同时也可诱导肝脏组织再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NF-kappa;B的生成,合成大量IL-6,激活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减少肝细胞损伤,同时促进组织再生。
2.1.3白细胞介素(IL):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其它非单个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已有研究证明多种IL与肝脏I/R损伤密切相关。
在休克、创伤和肝移植造成的I/R中,能检测到IL-6表达的增多,PossamaiLA等研究发现[1],剔除IL-6基因的大鼠在I/R中更易遭受损伤,并且随着IL-6表达的增多,可观察到TNF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