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传播模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谣言传播的模型
摘要:谣言是传播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伴随着日新月异的信息媒介的发展,提供了谣言传播的温床,谣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危害。因此,如何分析谣言的传播机制及控制谣言的传播,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基于传统的传染病模型,以微分方程的方法作为理论基础,结合马氏链模型及MATLAB编程,最终刻画出谣言的传播过程、比较出网络时代和传统媒介占主导的时代谣言的传播异同建立模型谣言传播的过程?变化趋势图(见模型求解5.1.4)。
针对需确定一个具体的事例来比较网络时代和传统媒介占主导的时代谣言的传播异同。 传统媒介时代 网络时代 传播媒介 口头传播 口头传播与经由媒介传播相结合 传播层面 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 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 传播效果 传播速度、规模、范围都受限制 更加“专业化”,更容易让人“信服” 两种传播方式不利于谣言流传的控制,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提高受众的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从事件的模糊性这个维度上减小谣言在人际中流传的几率;另外,政府和媒体应该重视人际传播的力量,重视培养,以良好的公信力引导人际传播,同时建立谣言预警机制,及早公布信息,缩短谣言在人际中散播的时间。
占主导的时代谣言的传播有何异同形成谣言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关注度和模糊度。没人关注的事情不会成为谣言, 而人们不会传播自己不信的事情, 大都数人相信的事情也不会成为谣言。一件事情对不同人的关注度是不一样的。有人关注养生, 所以愿意听说黄瓜能治百病;有人关注科技和环境, 所以愿意听说周正龙要上山找老虎。一件事情对不同人的模糊度也是不同的。事件发生时, 你是当事人, 或者你是见证人, 或者你的朋友是其中的当事人或者见证人, 或者你是从报纸、电视、广播上得到的消息, 你对于这件事的认知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事件若涉及科学常识, 则不同科学素养的人群认知程度也不一样。 即便所有情境都类似, 仍旧有人较愿意传播各种消息, 有人不轻易传播。当然, 也可能有各方(官方或者有利益关系的当事人)出来辟谣。 请你结合中国目前社会的特点建立模型刻划谣言传播的过程, 并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事例来比较网络时代和传统媒介占主导的时代谣言的传播有何异同。
确定一个具体的事例来比较网络时代和传统媒介占主导的时代谣言的传播异同。网络时时:总人数;
: 无知者占总人数的比重;
: 传播者占总人数的比重;
:免疫者占总人数的比重;
:每个传播者在单位时间内传染率;
:每个传播者在单位时间转为免疫者转移率;
(其他符号见下文)
四、模型假设
1、谣言传播的过程社会发展稳定;
2、第一个人还会参加二次谣言传播;
3、谣言传播时也会传播给谣言听过谣言的人;
4、相信谣言的人每人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平均人数正比于当时尚未定说此谣言的人的个数比恒定不变。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刻画谣言传播过程的模型及求解
5.11模型1(SI模型)
符号给定:
:总人数;
:时刻未听到谣言的人所占比例;
:时刻传播谣言的人所占比例;
:每个传播谣言的人与未听到谣言人的日接触率
假设条件为:
(1)每个谣言传播者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与这时未被传染的人数成正比;
根据假设,每个传播者每天可使个无知者变为谣言传播者,因为谣言传播者人数为所以每天有个无知者被传播,于是就是谣言传播者人数的增加率即:
(1-1)
又因为
(1-2)
在计初始时刻谣言传播者人数为则
(1-3)
用分离变量解得
(1-4)
和的图形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SI模型的曲线 图2 SI模型的曲线
由上图1、图2可知:
当时,达到最大值,这个时刻为
这时谣言传播者增加得最快,预示着谣言传播期的传播到来,这是官方人士关注的时刻。显然日接触率增大及谣言传播媒介的革新,谣言的传播期就会提前到来。但是,当时间无穷增大,最终所有的人都变为谣言的传播者,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其原因是没有考虑到谣言的传播者会转变为谣言的免疫者。
为了修正上述结果,必须重新考虑模型的假设,以下三个模型中都考虑了谣言的传播者会转变为谣言的免疫者。
5.1.2模型2(SIS模型)
假设条件为:
谣言传播者变为谣言免疫者的变化率是与谣言传播者成正比;
基于这些假设可得出模型的微分方程:
:无知者变化量=-无知者人数*日传染率;
:谣言传播者变化量=无知者变为谣言传播者-谣言传播者变为免疫者人数;
:谣言免疫者人群变化量=谣言传播者变为免疫者人数
其中,都是与时间为参变量的函数,三类人群转换状态图:
1-a 1-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