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网络背景下谣言传播问题.doc

发布:2025-03-19约3.3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PAGE4页共NUMPAGES10页

课程名称:数学模型

院系: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年级:2012级

组员:胡霄宸

学号:

指导教师:杨薇娜

实验成绩:

网络背景下的谣言传播问题

摘要:对谣言比较系统科学的研究始于二战时期,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谣言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其传播手段、传播途径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现在网络发展的黄金期,谣言的传播过程变得复杂,对于网络谣言的识别与控制成为公安舆情部门关注的问题。

针对问题一,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谣言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口口相传,而是更多的借助网络这一媒介进行传播。与传统谣言相比,网络谣言不论是传播速度还是传播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中都有其身影的存在,网络谣言的泛滥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针对问题二,由AllportPostman给出的决定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也就是说,谣言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的产生几率和作用效应越大,重要性和模糊性其中一个要素趋向零,谣言不会产生,所以披露真相,破除模糊性,才可能消解谣言,现用可信度替代模糊性、用谣言的受众人群代替事件的重要信,简化问题,据此来建立谣言评价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谣言传播受众人群事件可信度谣言危害

问题重述

在突发事件、乃至各种危机中,谣言的作用不可低估。现代环境下,利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如果对一个一般谣言

形象。

不同点:网络谣言作为谣言的一种,并未脱离谣言的基本特点。之所以称之网络谣言只不过因为其发布及主要传播过程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比起网络时代之前的谣言来,它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出现了跨国、跨洲、跨语言和种族的超大规模传播现象;它的传播速度更为迅速,可以一夜之间到达全球英特网用户;它的产生原因更为多样,出现了国与国之间利用网络谣言进行政治斗争的现象,出现了利用谣言影响股市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它的传播路径更为复杂,出现了网络谣言与口头传播和传统媒体传播交错互动的现象。而由于网络信息的丰富性,网络谣言从高潮期发展到衰退期的时间往往也很短。从传播速度来看网络谣言呈现一种加速度传播的状态。在这种速度下,网络谣言往往极为短命,上午的谣言下午即消解并不罕见,网络谣言经常处于昙花一现的状态。

问题二的模型建立与结果分析

对网络谣言真假的判断,需要建立一个建立谣言可信度指标指数来对谣言的真实性进行评判,给出一个梯度判断依据会使对谣言真假的判断更符合实际,但对谣言危害的估计,需要结合其受众人群来判断。

i通过网络人际关系传播的新增的听过谣言的人数A,每个听过谣言的人每天可使as(t)个未听过谣言的人变为听过谣言的人。因为听过谣言人数为Ni(t),所以每过一段时间共有aNs(t)i(t)个听过谣言的人产生,即A=aNs(t)i(t)(其中a为每个听过谣言的人每小时有效接触的平均人数,N为在谣言传播期内所考察地区的总人数,i(t)为听过谣言人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s(t)为未听过谣言人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ii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传播新增的听过谣言的人数B,每个传播谣言的信息平台在时间t内可以使宝石bs(t)个未听过谣言的人变为听过谣言的人。因为传播谣言的信息平台总数为M,所以每过一段时间共有bMs(t)个听过谣言的人产生,即B=bMs(t)(其中b为每个发布谣言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每小时有效浏览的平均人数,M为传播谣言的信息平台总数)。

6.1.1模型建立

由5.1可得:

其中:

所以

6.1.2模型求解

由上可得:

查积分表并化简得:

6.1.3在理论上对模型求解结果进行分析

在中易得MN,在极端情况下有:

=1\*GB3①当在谣言传播期内所考察地区的总人数中听过谣言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0时,即时,;

=2\*GB3②当在谣言传播期内所考察地区的总人数中听过谣言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1时,即时,;

由=1\*GB3①、=2\*GB3②的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可得,此模型的求解结果有一定的可取性。

6.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