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鲁迅,亲近鲁迅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识鲁迅,亲近鲁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婺城区汤溪镇中心小学 谢旭琴
【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综合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为一体的系列化过程。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注意教学资源的整合、学习过程的优化以及语言的积累、言语的实践,进行最为有效的语文教学。从导语到课文,从课后思考题到连接语,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组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1. 学会1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囫囵吞枣、饱经风霜、张冠李戴”等词语,积累名言警句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品读课文,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鲁迅,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等综合性学习进一步走近鲁迅,亲近鲁迅。
5. 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人物、事件的特点并能利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特点。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社会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模块一:整体感知,初识鲁迅
(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单元导语的学习,明确本组课文的主题以及学习训练的要点;
2. 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能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能针对本组课文的学习质疑问难,制定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方案。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学习单元导语——浏览整组课文总体感知综合实践活动。 他人眼中的鲁迅(摘录教材中对鲁迅评价的话语) 我眼中的鲁迅(自学本单元后对鲁迅的评价) 我的质疑(自学本单元所遇到的问题) 我的探究(我还想了解关于鲁迅的哪些内容) 【设计说明:单元导读让学生对整组课文有个整体了解,明确学习目标,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同时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从学情出发组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板块三:检查自学,初识鲁迅
检查字词
第一组:项帯银圈 黄里带白的脸
手捏钢叉 寸把长的头发
头戴毡帽 隶体“一”似的胡须
指名读,注意正音
说说这组词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外貌的)为什么分成左右两组?(左边是闰土的外貌;右边是鲁迅的外貌)
分左右两组读词组,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怎样的鲁迅?
第二组:支起竹编 半跪着
撒下秕谷 敷上药
缚在棒上 扎好绷带
指名读,注意正音
说说这组词与第一组词有什么不同?(都是描写动作的词组)那这里又为什么分成左右两组呢?(左边是闰土的动作;右边是鲁迅的动作)
分别读左右两边的,说说透过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介绍精彩片段
1)由说画面,引出《少年闰土》第1自然段、第6自然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18自然段;《一面》第26自然段。练习朗读
2)把你喜欢的精彩画面或片段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交流初步印象(结合导读卡进行交流)
初读了课文后,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4. 说说各课的主要内容。
【设计说明:本环节以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为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将词语检查与人物外貌、动作描写结合起来,而后通过介绍精彩片段检查重点段的朗读,这样将学词读句与单元主题和训练点有机结合起来。】
板块四:质疑问难,探究鲁迅
1. 自学本单元时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还想了解鲁迅的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质疑,归类:
▲ 课文内容的疑问
如:“四角的天空”是怎样的?他们怎么会只看见“四角的天空”呢?等(涉及到个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为什么阿累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
▲ 自己想探究的内容
如:鲁迅先生的生活背景及当时所处的年代;
鲁迅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
鲁迅先生还有哪些作品值得我们去阅读欣赏?
……
2. 师生合作制定“走近鲁迅”综合性学习方案
“走近鲁迅”综合性学习导航卡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活动准备 时间安排 汇报方式 鲁迅的一生 纵观鲁迅一生,明白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师生共同
参与 单元导读后 交流 影片欣赏 观看《鲁迅》(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鲁迅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