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八连续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ppt

发布:2016-08-17约1.2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八 连续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连续流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2、加深对停留时间分布概念的理解; 3、掌握如何应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描述反应器中的逆向混合情况; 4、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测试方法及其结果的处理。 实验八 连续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实验八 连续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2. 实验八 连续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3. 实验八 连续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4.本实验用水作为连续流动的物料,以2%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作示踪剂,在反应器的出口处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溶液的吸光度值。 比色法测量浓度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效应,因此,在一定的波长下,吸收强度随物质的浓度增加而增大,即物质的浓度与光吸收程度是正比关系,由比尔定律知: A=K L C 标准曲线为:y=0.00448+0.1121x,其中x单位为 g/l 实验八 连续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三、实验装置 实验八 连续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四、实验步骤 1、将总水阀打开,按下仪器的电源按扭及水泵按扭、调节流量开关,使充满反应器; 2、调节流量计至所需流量; 3、当流量稳定后,从示踪剂入口处用注射器快速注入 lml K2MnO4。(2%浓度)溶液,同时开始计时,然后,每隔1分钟从取样口取样一次(注意:每次取样量要相同),直至反应器内的物料基本上呈无色透明为止; 实验八 连续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4、用空白样品(水)调节分光光度计的零点,对取出的样品作比色分析,测试终点为样品的吸光率趋于零(波长为524nm); 5、对管式反应器分别测定流量为20、30时的停留时间分布,对釜式反应器,在一定转速下,改变流量一次重复上述操作,再固定流量不变,改变搅拌转速(700、900)重复以上操作; 6、比色管和取样管用完后及时洗净晾干备用。 实验八 连续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五、实验数据处理 l、对每一组实验数据,由公式(1)求出E(t),并作出E(t)-t图; 2、计算t, , 及模拟级数m。 3、记录实验现象,讨论流量及搅拌器转速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 实验八 连续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六、思考题 1、何谓返混?产生物料返混的原因是什么?它对化学反应有什么影响? 2、为什么说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不是—一对应的?为什么又可以通过测定停留时间分布来研究返混呢? 3、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方法有哪些?本实验采用哪种方法? 4、何谓示踪剂?有何要求?本实验用什么作示踪剂? 5、模型参数与反应釜的个数有何不同?为什么? * * 1.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