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优化参数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措施的探讨.doc

发布:2018-10-09约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优化参数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措施的探讨   摘要:针对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分析了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提出了抽油机井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本文介绍了抽油机井参数优化技术和抽油机井单井应用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今后抽油机井参数优化,提高系统效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抽油机井 参数优化设计 系统效率 效果分析   1 抽油机井参数优化技术简介   1.1 技术原理   抽油机井参数整体优化技术在理论上总体设计思路是:将有杆泵抽油系统输入功率合理地划分为有效功率、地面损失功率、井下粘滞损失功率、井下滑动损失功率、溶解气膨胀功率5个部分,确定各种功率与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式,建立油井在各种不同物性参数、井斜参数、设备参数、生产参数条件下所对应的输入功率的数学计算公式。通过油田生产动、静态参数,设计出包括电机、管径、管柱钢级、杆柱组合、冲程、冲次、泵径和泵挂等检、下泵技术参数,根据上述设计结果编制出现场施工方案。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同各种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受许多因素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杆速(冲程×冲次)、载荷、电机空载功率、粘度、管径杆径比。其中系统效率与杆速(冲程×冲次)、载荷、电机空载功率、粘度成正比关系,与管径杆径比成反比关系。   1.2 优化方法   在产液量确定的前提下,以最低输人功率为设计原则,具体参数优化设计方法为:   (1)将各种管径、杆柱钢级、泵径与泵挂、冲程、冲次等一一组合,每一种组合对应着一种系统效率,即对应着一种能量消耗和管、杆、泵的投入与年度损耗。   (2)分别计算出每一种机采参数所对应的输入功率,得出每一种组合相对应的年度耗电费用。   (3)以年耗成本最低的机采参数(管径、管长、杆柱钢级、泵径、泵挂深度、杆柱组合、冲程、冲次)为最佳参数组合。   1.3 设计功能   (1)进行抽油机井能耗最低或成本最低优化设计;   (2)对抽油机井系统的能耗、系统效率、成本现状进行评价分析;   (3)对原抽油机井系统测试数据进行计算处理;   (4)对设计的新系统进行评估。   2 抽油机井参数优化现场应用   2.1 抽油机井参数优化应用情况   2012年在采油一矿随检泵作业应用抽油机井参数优化73口井。平均有功功率下降1.19 kW ,平均系统效率提高8.2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见表l。   2.2 抽油机井单井应用情况   以河31-CP1井为例,见表2。优化设计时分别计算敏感性程度,冲程和冲次对该井的系统效率影响较大,因此,结合该井的实际调整能力,对冲程和冲次进行了优化,冲程由2.5m调整为3.0m,冲次下调2次。措施后测试结果表明,有功功率降低1.37kW,提高系统效率18.98个百分点,功图测试表明,优化后上下冲程载荷变化平稳。   通过优化前后的数据对比,可看到抽油机井参数优化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有较大提高;   (2)节电降耗,随着系统效率的提高,抽油机井能耗下降;   (3) 抽油机井冲次大幅度降低,可有效延长泵杆的使用寿命;   (4)地面抽油机的磨损和修保工作量将大幅度下降,有利于提高地面基础管理水平,同时可减少作业和扶井工作量。   3 抽油机井参数优化效果评价   3.1 电机输入功率降低,能耗降低   在产液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电机输入功率是提高系统效率、降低电能消耗的技术关键。通过对比优化前后单井吨液耗电变化情况可知,优化后单井吨液耗电降低,由于个别生产井的生产水平略有波动,使得能耗也有上下波动,但整体能耗表现为下降趋势。   3.2 产液量基本保持不变,系统效率提高   优化后抽油机井的产液量基本保持不变,且略有上升。通过系统效率的变化调查情况可知,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略有波动,但整体还是保持上升的趋势。   3.3 抽油机井交变负荷降低,冲次降低   通过抽油机井参数优化技术的实施,平均最大载荷由60.62 kN下降到53.40 kN,降低了7.22 kN;平均最小载荷由28.16 kN上升到30.31 kN,提高了2.15 kN;平均冲次由6.58 min-1下降到5.92 min-1,降低了0.66 min-1.交变载荷的降低,慢冲次抽汲,减缓了杆、管及泵的磨损和疲劳速度,能够使设备运行平稳,有利于延长油井的检泵周期。   河31-CP1井优化后,最大载荷由60.18 kN下降到55.23kN,降低了4.95 kN;最小载荷由22.82 kN上升到25.46 kN,提高了2.64 kN;冲次由6.58min,下降到5.92 min-1,降低了0.66 min-1。   3.4 改变抽油机运动学特性节能   众所周知,长冲程、低冲次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