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教师、校长等实施层面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越来越多。如果这些问题或困惑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或分享,将成为新课程推进的阻力。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确立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
(一)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教学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校本教学研究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认为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时候,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学研究,无论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其核心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
二、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所谓“校本教学研究”,也就是教师为了改造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使自己的教学日益完善。有人称之为“为了教学”、“关于教学”,且“在教学中”。
“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率,实现教学的内在价值。
“关于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让教师研究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的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研究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研究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学研究就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到一边,到另外的地方专门去做研究。
校本教学研究就是教师在“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
(一)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
校本教学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意味着所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它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它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强调以教学问题的“追踪”与“设计”,意味着校本教学研究不是“随意性问题解决”或“经验性问题解决”。教师虽然在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从来就没有远离过“解决问题”,但如果教师只是以日常经验和惯用策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想方设法”(设计)之后采取“行动”并持续地“反思”其效果,那么,这种问题解决只属于“日常性教学”的活动,算不上研究。
有效的校本教学研究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大量地、随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个值得“追究”和“设计”的“关键的问题”。教师一旦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想方设法”(设计)去解决这个“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能转化为课题。
(二)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
校本教学研究意义上的“设计”虽不完全等同于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但它实际上离不开教师日常的、具体的、以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校本教学研究中的“设计”意味着教师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之后,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设计(备课)中寻找和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校本教学研究的“设计”在很多时候与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是一致的,只不过前者更强调对“问题”保持某种追踪(持续关注)。
校本教学研究意义上“设计”的思路来源:个性化的“备课”、“写教案”;“集体备课”和“说课”;与专家对话;阅读相关的教学论著;校外专家的报告或录像带;听同事上课。
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教学,而“想方设法”又意味着教师既反思“自己的经验”,又琢磨“他人的经验”。当教师将“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做比较时,自己在“想方设法”地教学时便有了着落,在了灵感。
(三)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