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程基础复习资料(全部).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制造工程基础
1. 切削加工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成型运动和刀具。
2. 发生线:母线和导线。
3. 形成发生线的方法: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4. 成型运动的种类:
简单成形运动(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各个部分相互独立,没有严格的相对运动关系。
复合运动:各个部分相互依存,保持严格的相对运动关系。
5. 主运动、进给运动和合成切削运动:
主运动:刀具的切削部分切入工件材料,使被切金属层转变为切屑,从而形成工件新表
面,是刀具与工件之间的主要相对运动。
进给运动:使切削加工持续不断进行,形成具有所需几何形状的已加工表面。
合成切削运动:是由同时进行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合成的运动。
主运动方向: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瞬时主运动方向。
切削速度: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
6. 工件上的加工表面:
待加工表面:加工时即将被切除的表面。
已加工表面:已被切去多余金属而形成符合要求的工件新表面。
过渡表面:加工时由主切削刃正在切削的那个表面。
7. 切削用量三要素:
切削用量三要素包括:切削速度V 、进给量f 和切削深度a 。
c p
切削速度:
进给量:工件或刀具每回转一周时二者沿进给方向的相对位移。
切削深度: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
8. 刀具切削部分的结构要素
三面两刃一尖
1)前 刀 面Aγ :
切屑流过的刀面。
2 )主后刀面Aα :
与工件过渡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
3 )副后刀面A ′:
α
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
4 )主切削刃S :
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的交线。
5 )副切削刃S′:
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的交线。
6 )刀 尖 :
主、副切削刃的交点。
9. 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
基面P :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
r
切削平面P :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与切削刃S 相切,并垂直于基面P 的平面;也就是
s r
切削刃S 与切削速度方向构成的平面。
主剖面P :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同时垂直于基面P 和切削平面P 的平面。
o r s
10. 主剖面参考系内的标注角度 (参考系与标注角度.flv 切削车刀平面与角度.flv)
(1)主剖面Po 内的刀具标注角度
1)前角γ :在主剖面P 内测量的基面Pr 与前刀面A 的夹角。
o o γ
2 )后角α :在主剖面P 内测量的切削平面Ps 与后刀面A 的夹角。
o o α
3 )楔角β :在主剖面P 内测量的前刀面A 与后刀面A 的夹角。
o o γ α
(2 )切削平面Ps 内的刀具标注角度
刃倾角λ 在切削平面P 内测量的基面P 与主切削刃的夹角。
S s r
(3 )基面Pr 内的刀具标注角度
1)主偏角κ :在基面P 内测量的切削平面P 与进给平面P (进给方向) 的夹角。
r r s f
2 )刀尖角ε :在基面P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