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2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2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可能性
近年我国发展情况也表明,实行全方位开放以来,与周边国家、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发展很快,人民币在边贸中实际已被广泛用作计价、结算和支付手段并受到普遍的欢迎。我国政治平稳,人民币币值稳定,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在全球产出和贸易中占较大份额。这些都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人民币价值相对稳定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信誉保障
从1994年1月1日起,改变原来的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94年以来,人民币价值基本稳定下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基准汇率基本保持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水准(见表2)。由于94年一次性大幅度贬值50%,使得人民币在中长期内都有升值的压力,由于中央政府的干预,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其结果就是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人民币一直保持坚挺势头。人民币可借助美元走向国际化,这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是非常有利的。从这些情况分析,人民币价值相对稳定,其汇率基本符合imf对货币可自由兑换的要求。
表2 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外汇储备水平、gdp数据及其增长率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人民币/美元 8.28 8.28 8.28 8.28 8.28 8.28
外汇储备(亿美元) 1449.59 1546.75 1655.74 2121.65 2864.07 4032.51
gdp(10亿人民币) 7955.30 8205.40 8940.40 9593.30 10239.8 11669.4
gdp增长率 7.8 7.1 8.0 7.3 8 9.1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第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强劲,据有关资料表明,1994-2003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88%,相比同期美、日、德三国gdp年均增长率指标高很多。同期商品进出口大幅度增长,并保持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见表2 ),名列世界第二。就进出口贸易而言,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形形势喜人,200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815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7.1%,其中,出口额为4384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34.6%,进口额为41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9%(见表3)。从外商对外直接投资而言,近年来国外对华直接投资力度不断增强,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就2003年来说,全年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1081个,比上年增长20.2%;合同金额1151亿美元,增长39.0%;实际使用金额535亿美元,增长1.4%。此外,中国在海外兴办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对外贸易、物业投资、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企业经营也由单一贸易性逐步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中国在海外的企业遍及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总资产达2万亿人民币。由于有了这样迅速增加的经济基础,尤其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多年顺差,使人民币长期处于硬通货地位。根据现有情况预测今后1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这使人民币成为让各国放心的货币,可以大大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表3:我国1999-2003年各季度商品贸易进出口额及其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增幅 单位:亿美元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出口额 1949 2492 2661 3256 4384
出口增速(%) 6.1 27.8 6.8 22.3 34.6
进口额 1657 2251 2436 2952 4128
进口增速(%) 18.2 35.8 8.2 21.2 39.9
资料来源:《对外贸易月度统计快报》,中国商务部。
第三,经济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使人民币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实施,消除了对经常项目的非贸易、非经常性贸易的汇兑限制;之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办法》,解除了因私用汇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央行颁布《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银行结售汇体制,消除了人民币走向经常项目完全自由兑换的障碍;至1996年中国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完全可自由兑换,这是中国在历史性变革和果断融入世界市场进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