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讲稿.ppt

发布:2017-11-24约7千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健康的概念 20世纪以前:不生病 1984年:WHO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1990年:增加了道德健康 2000年:促进健康新准则:“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 衡量健康的标准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 ;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形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头发光泽,无头屑; 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五快” “三良好” 吃得快,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快吃完一顿饭。 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 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说得快,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走得快,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 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 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而康复却极其缓慢,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这类疾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地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心脑血管病十大危险因素 (Framingham研究) ★ 年龄 ★ 性别 ★ 高血压 ★ 血脂异常 ★ 吸烟 心脑血管病专家发现: ★ 中年人猝死原因多是心脑血管病,且患者年龄 趋于年轻化。 医学专家提醒: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从青年开始,30-40岁的人更应该有自我保健意识,定期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戒烟限酒;当感到疲劳最好休息。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食源性疾病”: 吃出来的病 现代“文明病”: “五病综合症”—— 肥胖、高血压 高血脂、糖尿病 心脑血管病 肥 胖 中年“发福”,内藏病机 “吃得多,做得少” 中国目前超重者2.4亿,肥胖病患者3000多万人, 北方城市居民平均超重率24%,南方18%, 农村居民近十年超重率为12%-18%, 大城市成年人超重更为严重,达40%-50%。 肥胖的危害性 是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糖尿病、痛风、胆结石、结肠癌、乳腺癌的致病因素 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减弱性功能 增加各种外伤的危险性 肥胖者易患脂肪肝 吸 烟 我国1996年调查成年男子吸烟率达66.9%, 女性吸烟率上升 高血压 心脏病 慢性支气管炎症 肺癌 吸烟的损害机理 烟焦油能抑制身体中的吞噬细胞的氧合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使呼吸道等的肿瘤易发生; 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与一氧化碳“合作”,使肾上腺分泌增加,心血管系统需氧增加,使血压升高,脉搏加快。 尼古丁损害血管壁,使其变脆、变硬,导致动脉硬化,易破裂引起中风和心肌梗死。 酒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李白是“无酒不诗”的酒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贵妃醉酒,倾国倾城。 酒的代谢和危害 酒主要成分是水和乙醇。1克酒精在人体产生5000卡热量。 肝脏把酒精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糖 引起肝细胞中毒,造成肝硬化。发达国家的肝硬化死亡人口中,40%与酒精有关。50%的脂肪肝因饮酒引起。肝硬化是肝癌的初级阶段。 增加心血管病的患病率。长期饮酒,可使动脉壁增厚,动脉硬化,心率失常,心脏扩大,高血压或增加血液粘滞度,死于脑卒中(中风)。 嗜酒者男性中风的危险性为不嗜酒者的2-3倍,女性高达7倍。约有30%-50%的中风者有长期饮酒史,嗜酒者比不嗜酒者短命20年。 嗜酒者易患脂肪肝,每天饮酒量超过80-100克的人,持续饮酒10年后,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可上升5-25倍 饮酒的原则 最好不饮酒 原则上不饮白酒和高酒精浓度的酒 适量饮用干红葡萄酒 黄酒、果酒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健康 啤酒--“液体面包”,富含维生素B族、酵母、氨基酸、叶酸等,有清凉解暑之效。少饮对健康有利 痛风病人不宜饮酒 “食不可无绿!”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水果当为助”,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 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 中老年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